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共和国长子的“惊人一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2日08:23 沈阳网-沈阳日报

  编者按:目前,我市正在高举“工业立市”大旗,依托沈西工业走廊加快打造装备制造业核心区,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作为曾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500个第一的铁西区,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再次成为领跑者。从今天起,本报连续刊发两篇报道,记述铁西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巨变。

   

  从铁西区建大以北这一最具代表性的老工业企业集聚区,到正在建设中的沈西工业走廊装备制造业核心区,空间上的距离不远,乘车仅二十几分钟,却咫尺天涯,沈阳足足走了十几年!

  作为我国建国初期重点建设的装备工业基地,铁西工业区是国内最大最密集的城市工业聚集区,主要产品与技术代表着国家水平,被誉为“共和国的装备部”。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拍击下,老工业区落伍了,产品单一、技术落后、冗员集聚,可谓百病缠身、步履艰难,与时代发展步伐渐行渐远。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世界经济大格局的“中国制造”战略,凸现了生产“母机”的老工业基地的内在价值。东北振兴战略给了沈阳一个重大机遇。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大胆实践,弹指四年间,铁西老工业区成功地探索出一条改造振兴之路。

  这是一段战略意义的行程,这是老工业基地从衰退步入振兴的“惊人一跃”!两区合署、“工业立市”,两大战略力推振兴

  21世纪初,产业转移势头强劲。世界装备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的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南资北上”的春风在沈阳老工业基地上空劲吹,国家也越来越关注支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天时地利人和,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历史机遇。

  从何处突破、怎样突破?在这个历史性课题面前,沈阳市的决策者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性。

  “这么多年来,铁西的工业企业一直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一企一业的调整改造、技术革新也从未间断过,仅改造资金就有300多亿元,可还是毫无起色。”今年9月,在沈阳举行的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高层论坛上,原机械部的一位老部长说道,铁西老工业区今天的崛起,不光靠输血,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关键性原因。

  铁西区全国闻名,铁西区的西边是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区毗邻。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沈阳经济的“桥头堡”,多年对外开放,观念和制度优势明显。而铁西区则拥有巨大的存量和工业人才的优势。铁西区建设大路以北地处城市中心区域的地块近20平方公里,商家、房地产商普遍看好,争抢着投资,土地价格大幅上扬,大大高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价格,极大的地租级差十分诱人。

  让资本、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在两区流动起来,产生1+1>2的效果。

  “两区合署办公”。2002年6月18日,市委、市政府作出这样一项重大决策,两区合在一起,被赋予副市级管理权限,铁西老工业区走上了一条探索振兴的道路。

  “向西、向西,还向西!”

  “搞技术改造找死、不搞技术改造等死”,过去铁西老工业区改造就在这个怪圈里打转转。

  改造没有成功模式可以遵循。世界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衰退和萧条,各国虽纷纷采取了措施,但大多“风华不再”,成为夕阳落日。如今,虽然占尽了天时、地利,铁西老工业区的改造之路也并不意味着就是一条坦途。

  两个区合署办公了,绝不是自然状态的合署,不是简单的1+1,而要进一步的创新,要把两个区的互补性发挥到极致。这种理念,被新组建的铁西区领导班子的“向西走”战略创造性地诠释。铁西区改造随即进入“东搬西建”时代。

  整体搬迁、部分搬迁和原地改造相结合,合资、重组、退出相结合,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合资转制,实现了以强升级;部分企业产品和优良资产通过重组改造,实现了以大升级;劣势企业从市场退出,实现了以退求活。

  沈阳拖拉机制造厂是第一个进入改造“视野”的“国”字号。这个曾是中国第一台拖拉机诞生地的老国企,1996年破产组建了农机公司,但终因产品无市场,无法摆脱困境。2002年夏天,农机公司一班人在数夜不眠的讨论后,毅然决定率先“东搬西建”。24万平方米的老厂区,卖出了2亿元的“天价”。置换出的资金,不仅偿还了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款、医药费、采暖费等内债8000多万元,还一次性并轨了3000名职工。然后,该企业在开发区内又新建了厂房45000平方米,配套改造厂房45000平方米,同时对企业技术、产品、设备进行了更新,实现了并轨、合资、转制一次性完成,当年搬迁,当年投产,当年受益。搬迁前,企业工业总产值为4亿元,去年实现产值16亿元,是搬迁前的4倍,职工年均收入万元以上,比过去成倍增长。

  2002年以前,铁西国企亏损面达2/3以上,多数企业负债率达9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231亿元,企业总数只有190户。在振兴的大潮前,很多人面露难色,认为铁西这么多老企业的包袱不甩掉,振兴就无从谈起。悲观的情绪笼罩一时。老国企不是包袱是财富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指出,资本是创造价值的价值,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资本具有可流动性、增值性等特征。按照这一理论,铁西区采取盘活存量资本与吸引增量资本相结合的办法,找到了全面破解铁西老工业基地改造瓶颈问题的制胜法宝。工业资产近1000亿元,各类闲置资产达500多亿元,铁西老工业区的家底不可小看。如果激活现有的资产存量

  ,转化成资本,将产生无穷的效能。

  沈重集团市场需求旺盛,但生产能力不足,而水泥机械、锻压机床、电工机械、低压开关、机电设计院等8户企业与沈重产品相似或可以为之配套,但设备长期闲置。剥离企业不良资产和冗员后,区委、区政府果断决定,将这8家企业与沈重集团重组,有主导产品的发展主导产品,没有主导产品的为沈重搞好配套。通过重组,共盘活8家企业的存量资产16亿多元,重组后的沈重集团年产值2002年是5亿元,预计今年将增长到32亿元。

  通过合资、合作、重组,把死资产变成活资本。东洋制钢是沈阳轧钢厂与日本东洋制铁的合资企业,拥有一流设备,但多年一直停产。通过招商引资,促成了东洋制钢与抚顺罕王集团合资合作。目前,这家企业投资10亿多元全面改造,由生产线材调整为生产棒材,盘活了东洋制钢近20亿元的资产,改造后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通过合资、合作、重组等手段,铁西区盘活了180多家企业的闲置资产400多亿元。“死钱变现”帮助企业甩掉了包袱,轻松参与新一轮竞争。

  通过“东搬西建”,搬迁企业正在全面做强做大,四年多共搬迁企业200多户,这些企业搬迁改造后,产值增长3.8倍;通过“东搬西建”,企业数量成倍增长,搬迁前铁西区共有2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搬迁后通过引进新企业和异地改造扩建老企业,达到500多家,增加了一倍多。目前正在建设的规模以上工业项目和企业还有300多家;通过“东搬西建”,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四年多全区工业产值年均增长43%以上,是2002年的2.6倍;工业税收年均增长50%以上,是2002年的3倍……本报记者李莉、孙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