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秋季造访沙尘地 一路只闻百草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3日09:17 法制晚报

  

秋季造访沙尘地

  刘增起和老伴一起精心种菜,把家布置得像江南的田园风光

  

秋季造访沙尘地

  ▲生活在植被退化严重的沙地上的孩子

  

秋季造访沙尘地

  ▲草原上放牧的很多,这也是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

  

秋季造访沙尘地

  ▲浑善达克沙地有一个叫扎格斯台淖的湖,成群的水鸟在湖面上翱翔。而在对岸的土坡上,到处是大片大片裸露在外面的沙地

  

秋季造访沙尘地

  ▲巴音苏日格嘎查的那松一家6口人全出动,将草晒干后运回家。今年的雨水好,草的收成是去年的两倍

  

秋季造访沙尘地

  ▲沙地秋天很短暂,难得晴空万里

  

秋季造访沙尘地

  ▲牧民巴根拉骑着摩托车带着妻子上街,妻子“全副武装”

  

秋季造访沙尘地

  ▲浑善达克沙地上所谓的路,就是许多车轮在草原上碾出来的沙路,上面印着深深浅浅的车轮印,有的深达20厘米,形成一条“沙沟”,车速稍微快点,就会扬起一路沙子

  记者探访京津风沙源头——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 与春季沙尘漫天形成对比

  秋季造访沙尘地 一路只闻百草香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毛乌素、呼伦贝尔并称为我国的四大沙地。这块沙地总面积710万公顷,东起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至苏尼特右旗,纵贯锡林郭勒草原,平均海拔1100多米,距北京直线距离约200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

  近年来,每到春天,浑善达克沙地的沙子就借西北风涌向京津地区。据相关部门统计,刮到北京的每10粒沙子中,就有3-4粒来自这块沙地。今年夏天雨水充足,北京的沙源地在夏秋交替的季节会是什么样子呢?9月,记者踏上了寻找北京风沙源的旅程。

  追沙记忆

  苦涩的沙

  吹疼脸庞的感觉

  汽车在夜幕下疾驰,记者的思绪回到了今年4月。当时,我们驱车逆着冲进京城的沙尘,赴河北张家口和内蒙古乌兰察布等地采访。路上,包头的朋友打来电话说:“包头的天儿已经被刮灰啦……”在电话那头,“呜呜”的风声随着朋友的话音传到记者的耳中,说话的声音也被风声掩盖得时断时续。

  在从张家口通往内蒙古的高速公路上,路面已被一层黄尘笼罩,路两边的大树拼命地摇晃,纸屑和塑料袋不时撞到风挡玻璃上。在密封性能很强的越野车内,一股明显的泥土味弥漫着。打开车窗,带着沙子的风打在脸上,格外地疼。当时风沙留给记者的记忆是苦涩的。

  深入沙地

  植被郁郁葱葱

  路上风景正好

  9月2日,记者从张家口来到内蒙古的正镶白旗,到达了浑善达克沙地南部边缘。当地的居民告诉记者,在正镶白旗东北方向50公里处的正蓝旗桑根达来苏木(苏木是蒙古语,乡镇的意思),整个镇都处在浑善达克沙地中。

  9月3日,记者在从正镶白旗去往正蓝旗桑根达来苏木的路上,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植被长得正旺,极少看到裸露出来的沙地。有些地方还汇集了一摊摊水洼,映出湛蓝天空上的白云。水洼里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飞鸟在歇脚、戏水,时常被前来饮水的牲口惊起,在水洼上头低空盘旋。

  “这就是浑善达克沙地腹地了,你别看这里现在这么美,春天的时候它就是一个魔鬼。”当地的司机陈师傅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里就像疯了似的,每到春天都会刮沙尘暴。陈师傅说,等到天气变冷,这里的草就枯萎了,草丛下的黄沙也就裸露出来了。

  入侵我国的沙尘路径

  西路:从蒙古西部和哈萨克斯坦东北部东南下,影响新疆西北部、华北及以南地区

  东路:从蒙古中东部南下,影响我国东北、内蒙古中东部和山西、河北及以南地区

  中路:从蒙古中西部东南下,影响我国内蒙古中西部、西北东部、华北中南部及以南地区制图/毛京东

  沙地生活

  昔日游戏乐园 今朝断壁残垣

  听说记者要去浑善达克沙地,许多司机都不敢去,称“那里路太难走了”。

  记者辗转联系到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的老司机黄宝祥,他开着一辆老吉普车,经常出入沙地,对地形十分熟悉,驾驶技术也很高。

  谈好行程后,黄宝祥加足了油,就往桑根达来苏木的东部驶去。在开出小镇约5公里后,路面就变成了凹凸不平的沙地。“沙路”上印着深深浅浅的车轮印,有的深达20厘米,形成一条“沙沟”,车速稍微快点,就会扬起一路沙子。

  38岁的黄宝祥指着一片在沙堆之中的残墙告诉记者,在他小的时候,这里还是所小学,他经常和伙伴们一起在沙地里玩“打仗”,当时草深得让人都有点害怕,如今这里早就不能住人了。

  风沙又要来袭 出门“全副武装”

  桑根达来苏木阿拉台嘎查(嘎查是蒙古语,大队的意思)的牧民巴根拉骑着摩托车带着妻子上街,夫妻二人都是“全副武装”:妻子头上裹着围巾,戴着口罩;巴根拉则戴着墨镜。巴根拉告诉记者,最近又起风了,他们外出时得做好防风沙的准备。

  巴根拉告诉记者,原来这里的草原特别漂亮,见不到一点沙子,冬天雪也大、雨也大,雪融化后草就开始长了,“那时,大家脑海里根本没有‘沙尘暴’这个词。”他说,现在草场都分到了各个牧民家,大家都把自己的草场围了起来,出门就只能走没有被围的草场,大车小车总是往这条路上走,因此就把路轧得寸草不生。

  雨水充足碧草肥美

  牧民“秋收”打草忙

  因为雨水充足,今年秋天的浑善达克沙地,几乎每个草场里都长满了半人多高的草。

  巴音苏日格嘎查的那松一家6口人都出动,将几天前割的草晒干后,满满当当地堆在拖拉机上运回家。那松告诉记者,他家共有1040亩草场,今年能打30吨草。

  由于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比较脆弱,当地政府在已经规定在每年3月25日到5月10日的一个半月时间内,不准在草场上放牧。这段时间只能实行圈养。因此,牧民们就要在冬天来临之前囤积好牲口过冬和禁牧期的饲料。

  那松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子,满脸喜悦地说,这些草料足够他家的牲口吃了,“今年托老天的福,估计还可以卖些草料。”

  沙地人物

  河北老汉沙地种菜

  打造江南田园风光

  今年60岁的刘增起住在桑根达来苏木,记者来到他家,发现这里简直是草原上的江南人家:两间小平房,院子内种着豆角、菠菜、西葫芦,菜园边上还栽了几株月季花。

  刘增起的老家在河北枣阳县,1963年,他随爷爷来到这里。他的孩子长大成人后,都去了镇上做生意,家里只剩下他和老伴。刘增起就和老伴一起精心种菜,把家布置得像江南的田园风光。

  刘增起指着门前对面的土丘告诉记者,原来这个土丘是在东边的,没有几年的工夫就移动了几米。他说:“在冬天,土丘的植被都枯萎了,大风一吹就有流沙,常年累月,这个土丘就移动了。”

  发动乡亲搞绿化

  植树大户治风沙

  今年50多岁的贾义祥是多伦县蔡木山乡的新闻人物,他1995年开始治理荒山,承包面积有5000亩。当时他家里养了500多只羊、86头牛和12匹马,年收入达八九万元,腰包里鼓鼓的。

  眼看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草原的草越来越少,沙子也越刮越多,贾义祥做出了令人惊讶的举动:卖掉牲畜,买回树苗,带着家人治理他所承包的荒山。花了近10年的时间,当初光秃秃的荒山又出现了新绿。

  老贾还发动乡里的牧民承包荒山、种树绿化。乡里的人说,经过几年的植树造林,看到原来猖獗的沙子少了,心里也很舒坦。

  治沙有道

  树绿色屏障防风沙

  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研究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内蒙古结合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促进农村牧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区发展了以山杏仁、沙棘、枸杞、柠条、沙柳等灌木为原料的沙产业加工企业,涉及食品、药品、人造板、灌木饲料等多个门类,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

  这名工作人员说,随着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内蒙古的防沙治沙事业进入了快速度、大规模、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近5年全区年均造林绿化面积超过了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到17.5%,治理速度与荒漠化扩展速度基本持平。

  植被的恢复建立起遏制沙漠推进的生态屏障,大大减少了沙尘暴的发生,对减轻风沙危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文并摄/记者 杨章怀

  浑善达克沙地秋天很短暂 当地居民抱怨春天来得太快 到时又将出现扬沙天气

  来春一夜北风起风吹草低沙飞扬

  记者到达桑根达来苏木的时候,这里的天气开始变凉,狂风“呼呼”响着,但是没有一点沙尘,街上的行人都穿上了秋装。

  小商店的老板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唠叨着:“头一天还是穿单衣的,今天天气就突然变了,这个夏天就这样过去了,马上又是冬天,紧接着又是春天了。”从她的语气中,记者听出几分抱怨和无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