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扬子行动传奇长征专稿 庾家河:秦岭深处忆红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4日07:20 扬子晚报

  天上升起大明星,东边来了徐海东。徐海东,真英雄,率领红军闹长征。徐海东,本领大,吓跑土豪和恶霸。一针一线不白拿,还把土地分给咱。

  在秦岭深处的丹凤县庾家河畔,至今还流传着上面这样一首与红25军长征有关的歌谣。

  在离开河南方城县独树镇之后,记者又赶到了另一片英雄的土地——陕西丹凤县。从县城出发,沿一条山间砂石路北行,上盘下旋,左弯右绕,翻越7道山岭,车行37公里,就能看见清澈的庾家河绕着一个深山峡谷的小镇缓缓流过。

  站在昔日庾家河战斗前沿阵地的七里荫岭脊上,放眼望去,但见林木葱郁,庾家河镇静静地躺在绿地怀抱中,使人似乎不敢相信这里曾经的炮火硝烟,以及发生的那场殊死浴血苦战。只有掩于绿树丛中的庾家河战斗纪念亭和同样掩于楼群中的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旧址,向人们诉说着那段历史,也见证着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72年前的1934年12月9日,由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打着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长驱1800里,进入陕南地区的丹凤县庾家河。在这里与尾追而来的敌60师发生了红25军长征途中最险恶、最惨烈的庾家河战斗。在激烈的战斗中,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身负重伤。这一仗,使红25军暂时摆脱了困境,为创建鄂豫陕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从此,红色的庾家河老区彪炳中国革命史册。

  常委会在中药铺召开

  今年83岁的杨文聪老人,便是那段历史最好的见证人。当年的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就是在他家的“春永茂”中药铺召开的,也是这次会议确定了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构想。

  在庾家河镇街心拐弯处,记者一眼就看到了一间挂着“中共豫鄂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会议遗址”红色匾额的房子,屋檐高挑,木窗朴拙。一位老人正在屋前忙碌着。见到记者,老者抬眼放下手中的活,朗声说,“欢迎欢迎,你是来采访长征的记者吧?”正当记者有些诧异的时候,老人指了指记者的外套,一字一句地念了起来:“扬子晚报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老人乐呵呵地说,自己叫杨文聪,虽然已经80多了,但是眼神还不错。

  杨老把记者让进屋内,领着走进了南面的房间,屋内面积不大,不到20平方米,陈设相当简单,除一张席梦思大床和一台小电视,剩下的橱柜和坐凳都十分破。褪色的书柜里,摆放的都是关于红军的书籍。老人说,当年红25军的领导就是在这个屋开的会,因为窗户外面对着大街,好观察敌情。他指着一个油漆斑驳的条凳一脸的自豪:“可别小瞧这条凳子,当年这上面坐过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几位军部首长呢。”

  对于往事,杨老仍旧记忆犹新,他讲述了当年他父亲杨春荣掌柜与红军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恩怨”。当时他年仅11岁,当红军进入庾家河后,街上的大部分人都跑进深山躲了起来。他的父亲当时三十六七岁,因为头戴皮帽,身着长袍,便被红军误为土豪劣绅抓了起来。随后,当红军得知他父亲是街上靠行医为生的“杨大善人”后,军政委吴焕先亲自为他松绑道歉。杨春荣便从此和红军有了连续三代人的不了情结。

  父子接力宣传长征

  谈起70年来的变化,杨文聪老人感慨万千,唏嘘不止。他称之为沧海桑田般的变迁。当时的庾家河街只有十多户七八十口人,有两家杂货铺,两家药铺和两家以卖馒头、烧饼为主的饭馆。人们赶集,全靠肩扛背驮。杂货铺的老板进货,靠骡子队从河南灵宝走七八天的路。如今在庾家河街,有四趟班车通过,许多山里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坐上车,下河南,上西安。庾家河街道上,干净整洁,楼群林立,店铺比邻,房子越来越漂亮。但是,杨文聪父子居住的当年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旧址的房子仍然保持着原貌。许多亲戚劝他们将这座处于街中心黄金地段的房子拆掉,重建楼房开店铺赚大钱,都被他们父子婉言拒绝了。他们父子自费维护着旧址,举办长征史展览,接待游客参观。

  “杨老一家如今都是镇上的知名人物了!”随行的丹凤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记者,解放后,杨文聪收集了有关红25军的多类资料图片,把他的家变成了普及长征历史、宣传长征精神的阵地。随着杨文聪年纪日长,他的儿子杨青山继续父辈,拿起了长征精神宣传接力的“第三棒”。

  在当地组织的许多活动中,擅长拉手风琴的杨青山经常被请到舞台上演出。记者找到杨青山的时候,他正在教几个学生学唱自己新创作的长征歌曲。“我多次听说过,这里牺牲的红军战士,永远留在了这山坡,烈士血染这山河……”今年52岁的杨青山拉着手风琴,脚微微点着节奏,动情地唱起了这首由他自己作词作曲的《烈士到底为了什么》。一旁5岁的儿子也跟着打起了拍子,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

  杨青山说,他曾读过音乐专业,目前在当地小学教音乐课。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开始注意搜集与红军有关的信息,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上编曲,写出了100多首有关红军的歌曲。他颇为欣慰地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镇上几乎人人都能哼上他编写的一两首有关红军的歌曲。为了培养下一代对红军的认识,庾家河镇的学校也从小学开始,要求学生至少会唱5首有关红军的歌曲。

  英雄小镇开发红色景点

  堤下垂柳依依,绿水倒映;岸上机声隆隆,热火朝天。在庾家河镇太白村通村水泥公路施工现场,陪同记者采访的镇长周忠海给我们描绘了庾家河未来的发展前景。他说,红军长征精神将是老区人民在建设新农村中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和克难攻坚的“传家宝”。现在,丹凤县政府部门已经将这里列为县上红色旅游开发规划的重点区域。围绕庾家河的丹凤——庾岭、蔡川——庾岭——峦庄、庾岭——洛南三条等级公路都已经列入拓宽改造的计划中。要不了几年,全镇的村级公路也都将全部成为水泥公路。

  即将离开庾家河,杨青山嘹亮的歌声还仿佛在庾家河上空缭绕。回味着杨文聪老人的介绍,记者又仿佛回到70年前那红旗飘飘的峥嵘岁月,看到了那些长征路途的坎坷艰苦以及红军将士展露的欢颜。而这嘹亮的歌声,不仅将伴随着杨家一代代传承下去,而且也必将在老区越唱越响。特派记者陈郁(陕西丹凤报道)

  链接庾家河战斗

  

  1934年12月10日,鄂豫皖省委和红25军领导人在庾家河“春永茂”中药铺里召开常委会议,敌第60师突然从鸡头关方向奔袭而来。红军在庾家河东山坳口的排哨,由于过度疲劳,发现敌情较迟。因此,战斗一开始,敌第360团就夺占了东山坳口的有利地形。

  红25军副军长徐海东率领第223团,勇猛冲入敌群,硬是从敌人手里夺回了东山坳口。激战中,一颗子弹从徐海东的左眼底下穿过,又从颈后飞出,伤势严重。这时,敌人两个团的兵力相继增援上来。在反复冲杀中,军长程子华也身负重伤。红军指战员在政委吴焕先的指挥下,英勇反击,殊死奋战。战斗直至黄昏,红军经过20多次反复冲杀,终于将敌人打垮。这次战斗,共毙伤敌人300余名,红军亦伤亡100余名。

  一根扁担挑起感人故事

  “长征”路上,记者几乎在经过的每个地方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扁担,陈列在当地的革命文物纪念馆内。它们的主人,有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有叱咤风云的将领,也有不知姓名的士兵。在遵义市中心的遵义会议纪念馆内有一根扁担,同样简陋朴拙,同样斑驳乌黑,却只是来自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在它的背后,也有这样一则感人至深的故事——中央红军攻占道县,准备启程抢渡湘江时,当地老百姓不但夹道欢送,更有不少人抢着为红军挑担。一位叫罗素珍的农村妇女,当时30岁出头,她毅然告别亲人,用一把扁担,挑着几十斤重的担子随红军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据道县党史办的老主任蒋元神介绍,经历了惨烈的湘江之战后,罗素珍幸运地活了下来,虽然负伤多处,但肩上的担子却一直没有丢掉。湘江战役后,红军劝说罗素珍回乡,可她拒绝了,这位一路上备受红军长征精神感染的坚强女性,在接着的40天里,经三个省17个县,行程2500多里,硬是把红军送到了贵州境内。罗素珍最终的去向,记者没能得到答案,但这根“农妇的扁担”和这则故事,却一直留传了下来,成为反映红军长征途中,与群众鱼水深情的一个生动例证。

  类似“农妇扁担”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在道县,记者听说当年为了给红军抢渡湘江赢得时间,祥霖铺乡银山村农民陈有芳自告奋勇做向导,他拿着砍柴刀在山上开道,手上、脸上被划破了却不肯用红军的药品,草鞋磨穿了也不肯换上红军的新鞋,7天7夜后终于让红军一部提前到达了广西。在兴安,记者得知界首农民唐之富冒着杀头的危险,将一名受伤的红军战士藏在自己家里,经过一个多月的护理后,他卖掉了家里的水牛换成路费送给该红军,让他去赶部队……

  老百姓们用各种方式为路过自己家乡的红军贡献力量,而其中最普遍、最直接的则是加入红军、走上革命道路了。同样在湖南道县,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了一位45岁的农民陈成富,他的伯爷(爷爷的哥哥)陈伟当年是村里最有名的郎中,红军路过时,一位受伤的连长借宿在陈家附近,短短两天时间里,陈伟便治好了连长的伤,两人也成为了朋友。红军离开道县时,被红军崇高革命理想打动的陈伟主动要求参军,从此踏上了长征路。据说,陈伟一路上救人无数,并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了许多红军战士,解放后他成了长沙一家知名医院的主任医师,再次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直到70多年后的今天,陈家后人仍为祖辈当年的选择而深感自豪。

  其实,正如毛泽东所说,“长征是播种机”,红色足迹所到之处,涌现了太多的罗素珍、太多的陈伟,两万五千里,他们用自己的血汗和生命支持和捍卫着长征,并成为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基石。特派记者张磊(贵州遵义报道)

  

扬子行动传奇长征专稿庾家河:秦岭深处忆红军

  杨文聪老人和儿子、孙子欣然和本报记者在“春永茂”中药铺前合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