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龙虎山下看悬棺吊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4日10:13 东方网

  吴兴人作品

  “出游龙虎山,舟中望仙岩,壁立千仞不可上,其高处有如包囷(圆形的谷仺),棺椁者,盖仙人之所居也。”这是宋人晁补之在他的《鸡肋集》中对龙虎山仙水岩墓的记载。江西鹰潭市龙虎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而岩墓(又称悬棺)更是一座天然的考古博物馆。龙虎山岩墓数以千计,都镶嵌在悬崖峭壁上,下临深潭,高悬半空,最高者离水面七百

余米,远远望去,星星点点,大小不一,大者如船,小的如盒,数量之多,位置之险,年代之久,文物之富,均为中外考古学家所称道。整个岩墓群如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和历代天师的故事联系在一起,更增添了起浓重的神秘色彩。

  国家文物局认定龙虎山一带的悬棺葬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台湾著名诗人洛夫写有《悬棺》一诗,描绘了悬棺的情景:“路人抬头仰望,沿着发根节节上升,暗忖:蚁蝼的穴处,通常筑在有水的地方,那么高也许只有炊烟和死亡够得着。”这些洞穴连鸟兽都难攀缘,更何况人!要将这些数百斤的棺木送到这悬崖峭壁里,又谈何容易?那么,古越人是怎样把棺材放进去的?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直到1989年6月,这个悬棺之谜始由古代机械专家、上海同济大学机械系副教授陆敬严解开一角。他组织了一个课题组,用原始的机械吊装悬棺,初步揭开了古代悬棺如何安放之谜。现在,当地的旅游部门还原、展示了古人的悬棺活动,作为游龙虎山的游览节目之一,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眼球。

  国庆长假,我有机会到龙虎山一游。在泸溪河里,乘一叶扁舟,近距离观看悬棺吊装表演,很有兴味。表演是在下午一时正开始的。表演之前,由两名戴面具的戏曲演员上场,手舞足蹈,焚香祝告,念念有词,随着一声响锣,悬棺吊装表演开始。

  棺椁是用质地坚硬的楠木制成的,放在泸溪河的一只小舟上,棺椁两端凿有方形的槽孔,便于运输和吊装。吊装表演由当地采药的五兄弟担任。他先将棺椁用麻绳捆扎好,山下有一辆木制绞车,上装一个直径约一米的手摇轱轳,山顶有一个滑轮,通过绞车的转动,可将绳索收紧和放松,绞车上的两根长数十丈的粗麻绳直接连接山顶的滑轮,通过滑轮垂至江面,一根绳索连接悬棺,山下两个大汉费劲地手摇轱轳,小舟上的棺椁徐徐升空,升到五百多米的高端墓穴口,此时,忽见一名青年顺着另一条麻绳,从山顶降落,将棺椁轻轻地推入墓穴内。安葬者再顺着绳索灵便地滑落到小舟上。吊装棺椁大功告成,前后不过二十分钟。

  悬棺吊装活动惊心动魄,有点近乎杂技节目的“空中飞人”,但有惊无险。试想一下,2100多年前的先人,居然能把几百斤重的棺木,用如此原始的工具吊装上去,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但是,悬棺之谜,至今并未全部揭开。比如,古越人为什么要用这种绝壁墓葬?什么样的人才能享受如此“待遇”?这些问题都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有人说是为了让死者躲避战乱,有人说是为了寻仙得道,有人说葬在高山接近天堂,有人说是为了防止遗体腐烂,等等。这些猜测都没有令人信服的依据。因为在墓穴内发掘到的200余件文物中,包括在墓穴内和周围的岩壁上,竟无一字记载。台湾诗人洛夫又写道;“易于上天堂,也算是一种说法。骨骼散了架,其实那里也去不了。他在风中飘浮着,生前穿几号鞋子,怎么也想不起来。请入土为安吧!他偏不,就让自己问号那样虚悬着。”这一系列虚悬着的问号,鹰潭市龙虎山旅游局悬赏40万元,邀请国内外有识之士来破解。但重赏之下仍不见勇夫出现,可见这些难题不是那么容易破解的。


作者:吴兴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