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创新活力到哪去了(纵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4日19:04 环球时报

  ●历史上,中国人是最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但目前,中国正在遭遇创新活力不足的严重困扰。创新活力的巨大退化,既有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也有民族性格和固有思维方式的原因,同时也与当前的一些教育制度设计有关

  原创东西比以前少多了

  目前,中国正在遭遇创新活力不足的严重困扰。比如,由于技术和品牌创新能力的欠缺,中国的制造业虽然表面很发达,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别人的加工厂,“中国制造”变身为“中国创造”,显得非常不容易。在文化艺术、思想观念方面,中国多年来亦是乏善可陈:从大的方面说,由中国原创出的影响广泛的理论学说已越来越少,被公认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家更是屈指可数。从小的方面说,有较好艺术水平又有较高市场价值的作品稀少,而且还常听说一些畅销书、走红音乐被诉抄袭;即便一些著名导演耗费巨资打造的“大片”,也是因套用、模仿和借鉴过于明显生硬,屡获恶评。可以说,中国当前拥有的知识产权很少,迄今仍未曾获过诺贝尔奖,不能不说与创新能力的不足有关。

  回望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史,真是既令人尴尬、又感觉非常奇怪——历史上,中国人其实是最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在科技生产领域影响深远的“四大发明”自然不遑多论;就思想和文化艺术方面,从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精彩纷呈,到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到元曲的不断流变,再到遍及各地丰富民间艺术的绵延悠长……中国的思想和文化艺术不仅原创性都非常强,而且更是代有创新,多数都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有些内容迄今仍在熠熠生辉,发挥着其独特的价值。譬如《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直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在世界上至今备受推崇。为什么今人却迟滞了发明和创新的脚步?中国人的思考和创新活力是丢失了,还是在哪里被阻隔了呢?

  是什么阻隔了创新

  在笔者看来,国人的创新能力之所以由曾经的十分蓬勃而至目前的显然枯竭,有三部分原因。

  先说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成为事实上的弱国,而1840年以来列强的坚船利炮,在打开中国国门的同时,也扰乱了国人的生活秩序,长达百年的屈辱史更是摧毁了一些国人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自信。这导致“师夷长技”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于是,在科学技术方面开始效仿西方,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也对西方亦步亦趋,介绍外国学说成了许多学者的主要努力方向。这股风潮一直吹到了现在。应该说,这在当时是不乏其积极作用的,但却在客观上造成了我们自己的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等创新的迟滞。迄今,我们国家的理论家多以研究他人理论而非独创闻名;我们的绘画、电影、建筑物等各种艺术作品的风格,从欧化、拉美化、俄罗斯化到东洋化什么风格的都有,唯独原创性的本土风格比较缺乏,便与此有关。

  再说民族性格和固有思维方式的原因。首先,远比西方为长的封建社会阶段,尤其是明清两代实施的文字狱等严刑峻法,逐渐使国人形成了较为普遍的依附型人格,比较轻视个体的自由。然而,自由的人格却是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基础。其次,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使中国的知识分子普遍重“道”而轻“技”,喜欢清谈宏阔玄虚的治国之道,却不大喜欢研究劳动生产技能。这两者是在“四大发明”以后(四大发明完成的都比较早),中国较少有影响的发明创造的重要原因。

  教育制度设计有很大关系

  新一代人才创新活力的欠缺,则首先与当前的教育制度设计有很大关系。最近媒体上在讨论一个有趣的例子:曾被上海某中学认作“标准差生”的一名学生,被无奈送到美国读书后却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并获得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为何凉热如此迥异?关键在于教育理念的不同,比如学生在国内课堂上接教师的话茬被认为是“差生”,而在美国,同样的行为却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这个例子非常典型。由此可知,我们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在学生管理上大多追求的是秩序,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相应地,在学习上追求的是思维的标准化(比如,答案标准化)、记忆的准确化;在思维方式上注重逻辑思维而比较轻视形象思维;在教育目的上注重功利性实用性而比较轻视理想教育。如此培养方式,容易让学生考出好分数,却会在无意间扼杀学生的兴趣以及想象力。如果人人都成为想象力贫乏的“标准化思维”,创新活力当然就无从谈起。

  创新成果较少,也与国家对创新成果的鼓励性政策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尚不完善有关。如果一个人经过不懈努力创新了技术却不能从中得到充分的益处,显然会打击其积极性;如果有人利用了别人的创新成果只需付出很少代价甚至不付代价,便会形成对盗版模仿等行为的变相鼓励。长此,人们弃创新而趋模仿便势在必然。

  当然,中国创新成果较少,也有中国仍是后发国家,许多技术、理论、文化观念等已经被别人创造发明了出来,我们只需“拿来”就可一用的缘故。

  由于创新活力不足,我们已经在经济领域尝到恶果,如对当前“中国制造”多“中国创造”少的现状,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总结为:“别人吃肉,我们啃骨;别人吃米,我们吃糠。”在思想观念、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不足,其弊害或许难以像经济领域这样具体化、量化,然而其影响却更为广泛深远。因此,解决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首要和关键问题———这样的说法当不为过。▲

  (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taolun@peopledaily.com.cn)

郭之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