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阎崇年:我比易中天收视率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5日04:13 今日早报

  阎崇年

  我比易中天收视率高

  □本报记者 马良

  早报讯 昨天下午,两个女大学生“粉丝”争先恐后地挽着阎崇年,在杭州庆春路购书中心合影。这个情景如果放到以前在书斋里做学问的时候,阎崇年恐怕会觉得尴尬,不过,自从在央视“百家讲坛”走红后,作为大众学术明星,他已经能自如地应付这一切。

  阎崇年、易中天,一个是“百家讲坛”捧红的第一人;一个是当下最红的学术明星,阎崇年早就习惯了与易中天做比较。昨天,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阎崇年表示,在《百家讲坛》的众多主讲人中,易中天未必最红。

  我讲历史更学术

  记者曾在上海亲眼看到过,易中天在一个小时里狂签1000多本书时奋笔疾书的样子,而昨天在杭州签售的阎崇年,却显得“悠闲”很多。他绞尽脑汁地在书上为读者写上一句鼓励的话,然后不怕麻烦地从包里掏出五六个私人印章,一个个认真地盖上。

  虽然阎崇年的新书《明亡清兴六十年》起印二十万册,已是畅销书的派头,不过和易中天的《品三国》目前为止过百万的销售量相比,仍相距甚远。阎崇年自己也承认,自己的书不可能卖得那么好,因为“学术含量还是比较高”,不像易中天的书那样通俗。

  阎崇年特别强调他与易中天的这一点区别:“我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通俗化讲给观众听,让观众对历史有概括性地了解,但是他们得到的还是有学术含量的东西。”

  易中天常常喜欢在讲“三国”的时候,突然把历史里的人物变身当代人,让他们说着当代人的话,做着当代人的事。但是,这在阎崇年的讲座里肯定是听不到的。

  因为阎崇年不喜欢大白话,他喜欢用自己认为最严谨、准确并且生动的词汇讲述历史。阎崇年说:“我讲的既然是历史,就要给人以严谨的历史感,让观众在历史的环境里重温历史。”阎崇年说,自己的最大长处就是研究清史超过40年,所讲的内容都做过专题研究。

  末了,阎崇年突然迸出一句:“未必是易中天最红!”他毫不忌讳地用收视率说话——“我的收视率比易中天高!”

  靠稿费致富是少数

  记者粗粗估计了一下阎崇年这次出版《明亡清兴六十年》的版税,达到了一百万元左右,虽然不能和易中天五百万的天价版税相比,但也足够很多学者羡慕了。

  阎崇年多少有些回避这个问题,他慢慢吐出一句,其实,真正能靠稿费致富的人毕竟是少数。对于他来说,他更喜欢向你描述,拿到稿费最开心的事,是“我终于可以把多年来想买却买不起的书通通‘搬’回来了。”

  阎崇年说,没成名前,稿费低得可怜,甚至还不够写书时查资料花的钱,有的时候干脆拿不到稿费。

  “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抽烟吗?很早以前戒了!因为,当年我每个月的收入里只够拿出10元钱来买书。那时候10元钱可以买10来本书。于是我就狠心戒烟,把烟钱省下来买书,真是‘节衣缩食’啊。现在我家里的藏书已经装满了28个顶到天花板的大书柜。”阎崇年说起当年清贫的日子,非常感慨。

  相比“学术明星”,阎崇年更乐意“笑纳”“亲民学者”这个称号。现在,有观众在北京的地铁里认出了阎崇年,很纳闷地问他:“阎老师,您这么个大名人,怎么还挤地铁啊?”阎崇年哈哈一笑,说:“其实我本来就是一个布衣嘛。”

  阎崇年告诉记者,关于《明亡清兴六十年》的专题,他讲到今年年底就结束了,以后会不会再上《百家讲坛》还很难说。《百家讲坛》和自己能红多久?阎崇年带着一贯严谨的“历史感”,淡淡地说:“应该就像月亮有圆有缺一样吧。”(0511401)

  新闻助读

  阎崇年 1934年4月生,山东省蓬莱市人。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自2004年开始在央视10套的《百家讲坛》开讲《清十二帝疑案》。出版《正说清朝十二帝》以来,作为清史专家的阎崇年把自己和《百家讲坛》的名气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百家讲坛》不希望阎崇年就此“闭嘴”,于是今年9月1日起,又将这位“开坛元勋”请出,隆重开讲《明亡清兴60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