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3村两代人61年守护烈士墓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6日02:47 燕赵都市报

  (本报驻邯郸记者:乔宾娟;通讯员:张志民)

  在成安县闫长巷村南、马长巷村西有一片墓群,墓地中埋葬着近百位在邯郸战役中壮烈牺牲的战斗英雄遗骨。虽然已历经61年的风风雨雨,但在附近3个村庄数位村民的精心守护下,这片烈士墓群至今仍得以完整保存。日前,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时,正碰到3位老人———徐振学(75岁)、张树荣(68岁)、张树林(73岁)悉心为坟头培土。

  ■61年前,101位烈士长眠于此

  “这座墓群南北5列,东西20行,占地近5亩。其中埋葬的全是61年前在邯郸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位于最南头东边是20团团长王大顺的墓。如今,除了有3位烈士被亲人‘接’回老家外,这里还有98位烈士的遗骨”,曾参与运送和掩埋烈士遗体的徐振学老人难掩心中的悲痛。

  据徐振学老人讲,“当时年仅13岁的我是儿童团团长。1945年10月,著名的邯郸战役打响,蒋介石派3万余名军队进攻华北地区,与我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最后,我军全歼

国民党106师,但我军伤亡也很巨大,许多牺牲的无名烈士遗体被运送到后方掩埋,其中101位烈士被安葬在成安县长巷乡闫长巷村南,包括一二九师一纵三旅20团团长王大顺。那年10月31日,张保清带领我和马长巷、闫长巷、后长巷3个村的60多人,到闫长巷村南的苍龙庙北边,安葬烈士遗体。记得当时有一位烈士身上有27处刀伤,至今想起来仍禁不住心酸落泪,”说到这里,老人已泣不成声,“他们都是有功的人,如果他们的墓群被人毁坏,我们怎么忍心啊!”

  也就是从烈士埋葬到这里的那一天起,张保清(马长巷村村民,1975年去世)、李功(闫长巷村村民,2000年去世)、连任堂(后长巷村村民,1990年去世)等村民便义务担当起守护墓群的重任。他们经常给墓地培土、拔草、清理杂物,尽量让墓群保持原貌。而每逢清明、春节等节日,他们也都携膝下儿女,买些鞭炮等祭奠之物到这里拜祭一番。1966年,在他们的提议下,当时的长巷乡公社为烈士墓群树了一块“邯郸战役烈士纪念碑”,一直保存至今。

  ■61年里,三村两代人接力守护

  “在很小的时候,伯父就经常给我讲述当年邯郸战役的情况。那时他每天干完农活后就会来到烈士墓群,给墓群添添新土、拔拔坟头上的杂草。每逢清明也都带我们到这里拜祭先烈,为烈士扫墓”,因张保清膝下无子,张树荣从小就跟着伯父一起生活,对伯父几十年来义务守护烈士墓群这份情结,体会尤为深切。

  张树荣告诉记者,由于烈士墓群所在地地势较低,每到雨季,最北边的几个烈士墓就免不了被雨水冲毁,而每一次都是伯父冒着瓢泼大雨,不顾自家房屋漏水,带领家里人和其他一起义务守护的村民到烈士墓群挖沟排水,大雨停后又重新为烈士墓群培上新土。

  1975年,张保清走完了他72年的人生路,在弥留之际他还叮嘱徐振学、张树荣、张树林(张树荣的哥哥):“烈士用鲜血换来家乡的解放,他们葬在这儿,没亲没故,不管环境千变万变,对烈士的敬重不能变。你们有空的话就经常到烈士墓看看,哪里坏了就修哪里,该上坟就去上坟……”张树荣、张树林兄弟俩从此也义无反顾地接过了伯父义务守护烈士墓群的“接力棒”。

  由于烈士墓群地处空旷,每年夏收、秋收时,个别素质较低的村民便把麦秸和玉米秸秆,堆到烈士墓群周围,一则极易失火,二则对烈士们是大不敬。为此,张树荣等便放下自己地里的农活,轮流24小时守在墓群周围,只要有人往墓群周围堆秸秆,就立即进行制止。2001年夏收时,家人在地里收割小麦,张树荣却在墓群周围守护,后来在他家的麦子刚收完一半时,天突降大雨,把没来得及运送的麦粒淋了个透顶。

  “刚开始家人和村民都不太理解我们,说是多管闲事,可后来,经过我们的努力,村民谁都不再随便往墓群周围乱堆东西了”,张树荣欣慰地说。

  ■61年后,烈士墓一个都没有少

  2002年春,紧挨烈士墓群的村民为了多种一些耕地,把与其耕地相邻的十几个坟头给削去了一半,准备种庄稼。张树林、张树荣兄弟俩知道后,多次找到该村民及乡政府协调解决此事。“这是革命烈士墓群,我们应该多加保护,不应毁坏”,经耐心说教,最终该村民不但认识到了错误,还与张树林、张树荣兄弟俩一起把毁坏的墓地重新培土,恢复原貌,并自发加入到了义务守护烈士墓群的行列当中。

  “这件事情后,就再也没有村民毁坏过烈士墓群,而且自发加入到义务守护烈士墓群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张树林老人动情地说:“在我们村民的集体努力下,虽过了这么多年,这些烈士墓却一个都没少,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另据了解,长巷乡烈士墓群是邯郸战役中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墓群。2004年7月31日,成安县政府将此处烈士墓群公布为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清明节前后,周围二十几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都要到烈士墓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烈士墓前举行入团、入党宣誓。同时,周围乡镇的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也都自发地来到烈士墓群拜祭。几十年来,几位村民共接待群众、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达10万多人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