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俗专家这样过“非遗”中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6日07:39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韦晔

  【金陵晚报报道】今年的中秋和往年不一样,不仅因为正逢国庆,更重要的是:今年的中秋节多了一个“头衔”: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迎来了第一个受保护的中秋佳节。复兴传统节日,我们又向前迈了一步,研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的中秋节怎么过,有什么特别之处,记者采访了其中的两位:南京大学民

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南京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主任王露明。

  陈竟:今年“剪”中秋

  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教授今年的中秋节有点特别:一是他在今年春天提出的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设定为国家法定节日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二是由他牵头,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国际剪纸艺术展恰逢中秋节,“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这儿碰头了,很有纪念意义。”

  说到赏月,陈竟教授向记者介绍了当年赏月时点塔灯的情景:“我们拾一些破瓦片,一层一层摞起来,像塔一样,天黑时在上面点上油灯,一边看月亮,一边比比谁家的塔灯亮。”“我年纪大了,可这两年的工作却越来越忙,但一家人总要吃顿团圆饭,老南京在中秋爱吃的桂花糖芋苗、盐水鸭、菱角、板栗我们也都会吃一点儿。”

  不过陈竟教授家今年的中秋会很热闹,“(今天)晚上我要邀请福建、四川、陕西、北京等九省市的剪纸艺术家到家里来做客,他们为了办好这一届剪纸艺术展放弃了全家团圆的机会,我要让他们过好南京风味儿的中秋节,品尝南京的地产月饼,并且根据各地的风俗,创作一幅中秋题材的剪纸作品。”

  陈竟教授同时邀请读者今天参观剪纸艺术展,免收门票,还可以请剪纸艺人当场创作和剪纸有关的作品带回家。

  王露明:赏月去郊外

  “早晨除了吃菱角、芋头外还要泡一壶上好的雨花茶,平时不太舍得喝。晚上吃饭不花太长时间,想带着老伴儿、孩子们到郊外去登高赏月,一家人过个清清静静的中秋。”南京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主任王露明告诉记者,买回家的石榴已经提前尝了尝,味道很不错。

  中秋吃月饼这一习俗的起源有很多说法,王露明主任介绍了从老一辈儿那里传下来的,“有些穿凿附会,没有考证过,不作数,但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说是元朝统治者担心老百姓造反,五金全部被收缴,连厨具的使用也受到很多限制。几家人共用一把刀,一口锅,这还得由专人管理,一旦出问题大家都要受到牵连。被压迫的人们要造反,他们就利用中秋节通过“饼”来传递起事的信息,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开始了。

  “月饼为什么要切开吃呢,月饼是圆的,‘圆’、‘元’谐音,这就有赶走入侵者的含义了。”他笑着告诉记者。

  王露明主任童年家住夫子庙,“我们姊妹很多,日子过的清寒,一年到头就盼着中秋这一天能分到一小块月饼,印象最深的是五仁和椒盐月饼,一点月饼渣子都不会浪费。早上起来分到的芋头还会装到口袋里,出去一边玩,一边吃。”

  说起赏月,王露明特别怀念在紫金山顶和朋友看月亮的日子,“1999年我开始冬泳,每年中秋一帮泳友儿就会聚在一起,登高赏月从紫霞湖开始向山顶爬,这些年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的工作越来越忙,难得的节日就和家人一起过了。”(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