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师为躲“厚礼”无奈出走过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6日10:20 南方日报

  教师为躲“厚礼”无奈出走过节

  针对不少家长节日争相向老师送礼的现象,专家疾呼不能让教坛圣地沾染俗污

  双节话题

  本报讯(记者/谢苗枫)今天是中秋节,这个原本属于一家团圆的传统日子,但对越来越多的老师来说,却不得不选择“出走”以避开家长借节“送礼”。

  老师:越演越烈的送礼风严重影响老师生活和正常教学

  “前些天,一位家长带着孩子上门,说是中秋节送盒月饼意思意思,谁知道他们走后打开月饼盒才发现里面夹着一个红包一封信,信里说希望‘老师照顾孩子当班干部’,而红包竟是1000元利是。”昨天,广州市越秀区某中学初二班主任梁老师告诉记者,事后一直打电话都联系不上学生一家,唯有等上课时再把礼品退回。“我和父母商量后决定把手机关上,出外旅行算了,以免再碰上相同的麻烦。”他有点懊恼地说。

  据了解,随着中秋节临近,不少中、小学学生的家长,甚至是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在国庆长假期间就忙着跟老师联系,打电话,电话不通就索性往老师家里去甚至在附近守候,为的就是“逮”着老师向其表中秋节心意。

  广州市天河区某小学何老师说:“以往同学送我们礼物,大多是一些贺卡或同学外出旅游带回的当地特产等,那是孩子和家长的一番心意不好拒绝,但现在越演越烈了,严重影响我的教学心情和作息时间。”

  记者了解到,不少老师为了躲避“厚礼”的“围追堵截”,不得不在原本难得可与家人团聚的假期内中秋节前,选择关手机或出外。

  家长:给老师送礼多求心里“踏实”

  据了解,之所以出现中秋节前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猫鼠游戏”,主要是因为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想方设法促使孩子成才。而在学校里,涉及孩子的许多事,如课堂提问、辅导、参加各类比赛,甚至调整座位、当班干部等,老师都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家长因而选择“讨好”老师。

  “我也不知道老师是真不收,还是假不收,但听说大家都送了,我只能跟着走,万一他们真的收,而我又没有送的话,我的孩子岂不遭殃?!”家住广州市庙前直街的关先生直言不讳,总觉得只有给老师送了礼心里才有一种“踏实感”。

  记者了解到,甚至有家长把主副科分得很清楚: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老师是一个档次,音乐、美术等科目的老师又是一个档次,班主任更是家长们送礼的首选目标。

  专家:以物质交换衡量师恩造成恶性循环

  “虽然多数礼物是家长‘主动’答谢师恩的,而且多数老师在教学上还是坚持公正的,但人性总会有偏差的时候,因而在处理到特殊问题上时难免会有‘人情分’,于是父母送了礼的孩子会有‘占便宜’的可能。”暨大公共关系学吴教授说,这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老师拥有各种对学生成长“得益”的“权力”,而家长瞄准这个“权力”选择“送礼”,老师要么完全逃离,要么就接受,把“权力”慢慢地变成了“权利”,并使这股风气越演越烈,从教师节蔓延到中秋节、春节等。吴教授认为,这是一种以物质交换衡量师恩的结果。“送礼的家长们潜意识中过分地夸大了老师在给予学生评价上的作用,并用其它物质作为交换,以为这是一种‘感谢老师’的表现,而老师一旦也认可时就会不自觉地夸大使用他们在教学以外的‘权力’,投射性地认为这也是属于老师的分内事。”

  “事实上,送礼风气不但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盲目攀比,还给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增加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压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极为不利。”吴教授建议,家长要自律,清楚自己的孩子成长真正所需的是公正、纯洁的环境;而教师则要恪守师德,坚决不收受或退还非合理贺礼,“重新把老师、学生与家长这一个对孩子成长十分重要的‘生态园’打扫干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