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天然节”和“人造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6日10:21 南方日报

  老编看双节

  杨智昌

  有些节日是不知道何时便定下了的,比如中秋节。在我们出生前的千百年,就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了,大概我们身后的千百年,只要还有一轮大明月,月下有中

国人,便还会有人过中秋。这种仿佛天生便有的节,可以叫“天然节”。

  有些节日我们却能说出个源头来。就说作为黄金周“底子”的“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都可以从近现代历史课本上“读得出来”。而如果把黄金周也当作一种节的话,那这节被“造”出来甚至就是前些年的事,算起年龄来还是个“毛头小子”。这种节可以叫做“人造节”。

  今年,中秋这“天然节”和黄金周这“人造节”凑到一块来了。双节齐至,全国人民满心欢喜。但这欢喜也反映了一个尴尬现实——中秋“终于”有假放了,很多背井离乡工作生活的人,终于有机会回家和家人团聚,过这个以团圆为名的节日。

  在笔者印象中,很久以来,中秋只是节而非假,这老字号的“天然节”,现在反而要靠一个“人造节”才能称之为假日,才能让人真真正正地过上一回,说起来也挺不是滋味的。令人失落的是,从今天起,我们又要翻着老皇历算算,什么时候才能又“闰”出个双节来了。可以肯定的是,明年的中秋又只是一个节而非假——一个很多中国人不能团圆的中秋,只是一个“假”的节罢了。

  这么近乎偏执地区分“天然”和“人造”,其实是想弄清楚节日设置的初衷。诸多“天然节”产生的初衷,不查史书很多人是说不出来的;但这么多年过来,中秋节变成团圆的节日应该确定无疑了。团圆,在我们这个宗族观念极强的大陆民族,有着穿越时空的意义。拥有类似意义的传统节日还有清明节,祭奠古人和家族团圆,是中国人宗族和文化繁衍传承的传统方式。

  然而节日是要讲仪式的,仪式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正是赏月吃月饼、扫墓这些仪式,才让“中国味”作为一种“打不死”“扑不灭”的东西传承下来。当这些仪式被架空,动摇的便是节日背后最根本的东西。没有时间团圆的中秋节,往往只沦为社交的一个契机;不能和家人一起吃的月饼,也便成了送礼的“货币”。而对于很多独生一代的孩子来说,缺少一年一度盛大的扫墓、“分猪肉”的节日仪式感,“叔公”“兄弟”这些概念能在他们的意识中留下多少痕迹呢?

  感谢今年的黄金周让我们大多数人能过一个“肥肥”的中秋,而当黄金周这种休假模式备受非议的时候,这次重叠也正好提醒了我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