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给村庄带来大变化 西藏桑木民俗自然村见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6日14:40 新华网 | |
新华网拉萨10月6日电(记者张建松)“以前,村民的主要收入都是靠农业,平均每户年收入不到1000元,自从发展旅游业以后,每家的年收入可以达到三、四千元。可以说,我们今天的生活,都是旅游给的。”西藏桑木民俗自然村的“村导”、藏族小伙洛桑这样说。 洛桑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留着一撮小胡子,每到旅游旺季,他的工作就是把村民的日常生活介绍给好奇的游客。桑木民俗自然村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东嘎镇,共有68户、 当记者来到桑木民俗自然村的时候,正碰到洛桑兴致勃勃地教一个来自北京的旅游团打酥油茶、做糌粑。洛桑绘声绘色的精彩表演,吸引了许多游客跃跃欲试,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今年25岁的洛桑,6岁时父亲就去世了,15岁就出来打工赚钱,供弟弟读书。“我什么活儿都干过,做过家具、学过画唐卡、织过毛毯、当过厨师,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旅游。”洛桑说。 洛桑喜欢唱歌,除了唱藏族民歌,还会唱许多流行歌曲,普通话也说得很流利,是村子里的翻译。在西藏民主改革前,桑木村就是西藏著名的民间歌舞之乡,民间艺人辈出。如今的桑木村同样也是“卧虎藏龙”,发展旅游业之后,村民们能歌善舞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展示。 在洛桑的带领下,记者走访了桑木村的“艺术总监”丹增贡嘎师傅的家。今年已68岁的丹增贡嘎最为自豪的是,1959年他曾经参加过“西藏翻身农奴业余代表团”到北京演出。如今,丹增贡嘎将艺术表演的舞台设在了家里——为游客演奏扬琴,有时65岁的老伴其美也唱支歌。 丹增贡嘎还是桑木村“村民演出队”的指导者。在桑木村河畔的小树林里,盛装的村民们载歌载舞的表演也是一档民俗节目,游客可以现学现跳,一起欢快起舞。此外,桑木村的藏刀手工作坊也原汁原味。 86岁的老阿妈央宗是桑木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当年曾是“村民演出队”的领唱者。当记者来到她家时,这位勤劳的老人正在家门口收拾菜。她那黝黑的脸上,一道道皱纹记录了岁月的沧桑,耳朵上两颗白色的珍珠耳坠尤为显眼。 “这都是靠旅游赚来的钱自己买的。”通过洛桑翻译,她告诉记者。老人早年丧偶,自己一个人将女儿拉扯大,在村里没有发展旅游之前,生活很艰难,母女俩挤在一间阴暗狭小的房子里。这些年依靠旅游收入,不仅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还不知不觉愉悦了身心,多年的老毛病也被“唱”走了。 “以前,我们村里没有人说普通话,看到陌生人进来,都不敢靠近。现在,连老年人都在学说普通话了。”洛桑高兴地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到西藏大学接受正规的旅游培训,再考上导游证,做一名真正的导游。(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