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阿忆,你能否为更弱势群体鼓与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6日18:00 光明网
池墨

  “老师们不敢说的话,我来帮他们说,他们如果不做兼职,真的只能养家糊口!”昨日,处在舆论风口浪尖上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忆军(阿忆)在北大校园的草坪上,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首度就目前网站热炒的“北大副教授哭穷”事件进行了回应和解释。(《成都商报》9月23日)

  阿忆在博客上“诉苦”月薪4786元不足养家糊口,引发强烈争议,支持者认为,月

薪4786元在北京确实很低,不足养家糊口。而反对者则认为,月薪4786元还不足养家糊口,那么,那些月薪不足4786元的阶层该怎么办?北京的居民,月薪都达到阿忆教授的这个数吗?显然不是,这场争论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于网友和社会的争论,阿忆出来回应说,他是说出了“老师们不敢说的话”,对于阿忆的“哭诉”,北大的教授、老师们俨然就是这个社会的唯一受害者,阿忆成了他们的代言人。

  看了阿忆以前的工作经历以及工资收入,我也相信阿忆是在为北大的老师鸣不平,毕竟,放弃了月薪达到6万的收入来到北大拿4786元的工资,意味着付出和舍弃,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要有敬业精神。如果阿忆教授能一门心思做学问,可以称得上是高尚的具有敬业精神的学者,是值得人们崇敬的。但是,选择了进北大的阿忆却不甘清贫,在博客上寻求“无脑人”的帮助,直白点说,就是为自己“走穴”找个理由,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不解和遗憾了。既然舍生取义放弃了以前的高收入,情愿进入低收入的北大,就应该耐得住收入少的寂寞,何苦又四处发牢骚?甚至声称在不违法、不影响本职工作、不逃税的前提下获取“其他总收入”是一举两得的天大好事!这就将阿忆的真实面目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原来阿忆是想名利双收,难怪过激者指责其是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耐不住寂寞和清贫的阿忆,付出了那么多,却终于没能成为北大的大师。

  阿忆的大师没做成,但却成了网络“红人”,这是阿忆之不幸。但阿忆勇气可嘉,说出了北大“老师们不敢说的话”,为老师的不公正待遇鼓与呼,这是北大教授、老师们之大幸。毕竟,像阿忆这样有勇气不甘面对现实而又敢于挑战现实的人实在太少。如果每一个北大教授,对于自己的不公正待遇都能勇于说不,即使不能立即走出困境,至少也要让执政或管理者思考上一年,处境或许会有所改变,毕竟,北大是精英荟萃人材聚集之地,精英们的声音是不容小视的。不过,有一个阿忆已经够了,社会不公平这层纸毕竟被捅破了,连社会精英的北大的老师们都是弱者,那么,那些普通的北京市民还用得着说吗?但是,谁来为他们说话,谁来为他们鸣不平呢?就因为缺乏领袖人物出来说话,更多的民众对于自己的低收入和强加在身上的社会不公,只能默默忍受,让那些高收入者觉得这个社会很公平。

  阿忆的“不幸遭遇”,就在于北大教授们的收入,比之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当阿忆“实话实说”的时候,就激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和愤怒。阿忆成为千夫所指,其实是民众对于社会不公平的一次淋漓尽致的表达,只不过,阿忆因为“实话实说”而成了社会不公的替罪羊,成为民众发泄的出气筒。从社会公平上来说,阿忆也是“受害者”,只不过,阿忆们所受到的伤害,要比普通民众要轻得多,因此,阿忆在民众面前诉苦不是明智之举,反而让民众觉得阿忆是在炫耀自己、嘲笑大家。所以,我认为阿忆应该做的是,仗义执言,秉笔直书,向上为自己争取利益,而不是对着比自己还弱势的民众喊冤叫屈。当然,能为更广大民众鼓与呼,为更多的弱势群体争取利益,阿忆们无疑会获得他们的绝对支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