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如此恶搞是道德的沦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6日18:00 光明网
池墨

  据《新民晚报》报道,由上海现代人剧社推出的《Q版辣妹打面缸》改编自传统小戏《打面缸》。“Q版”融入了眼下流行的文化现象并进行嘲讽。竟将清官包青天刻画成垂涎青楼女子美貌的“淫棍”。(《安徽商报》9月27日)

  包拯作为不朽的清官形象,千百年来一直为民众传颂。将包公描绘成垂涎青楼女子美貌的“淫棍”,不仅是对包公的极大侮辱,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讽刺和扭曲,对社

会正义和审美道德的挑战,这种恶搞是恶搞者道德沦丧,社会公德缺失的典型性表现。

  当第一部恶搞经典《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横空出世,由于大导演陈凯歌的“参与”,声称要与恶搞者对簿公堂,引发了无数网友热议,网友“贬陈扬胡”,让恶搞者胡戈先生一炮走红,一下子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胡戈的这部经典恶搞,堪称开了恶搞的先河。而胡戈的成功,也让好事者看到了成名的希望。此后,众人群起而效仿,“一个馒头引发的恶搞”在网络一下子成为风尚,很多恶搞,不但扭曲了事实,混淆了是非,还把人性、人格也扭曲了,在恶搞者的盛宴中,什么个人道德、什么社会公德统统都被抛到了一边去,“恶搞”变成了“毒搞”,一些恶搞者的“杰作”其实就是垃圾,变成了精神污染源,毒害了社会大众。

  必须承认,有一些恶搞我们可以接受,但有一些恶搞我们却不能容忍。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虽然也是恶搞,但在调侃中并没有触犯人们的审美价值观,也没有触犯公众的道德底线,因此,胡戈的恶搞得到众多的支持。但是,随着恶搞思维的日益“丰富”,创意也越来越离谱,一些人把眼睛瞄上了红色经典,电影《闪闪红星》和《铁道游击队》也惨遭恶搞,不但颠倒了历史,混淆了真相,也把恶搞者的丑陋心态赤裸裸地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名为《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和《铁道游击队之青歌赛总动员》两部恶搞短片在网上广为流传。在《参赛记》中,小英雄潘冬子变成了一个整日做明星梦希望挣大钱的“富家子弟”,潘冬子的父亲变成了“地产大鳄”,而潘冬子的母亲则一心想参加“非常6+1”。整部片子,甚至还夹杂一些不健康的对白,如此恶搞不但是恶搞者的不幸,也是所有中国人的不幸。“恶搞才是王道”,成了网络的一句流行语,“恶搞”影片、“恶搞”音乐、“恶搞”软件、“恶搞”名人……简直是“无搞不恶、“无恶不搞”,让人们大倒胃口。

  现在,这种恶搞甚至从网络发展到了话剧舞台,恶搞似乎变成了一张通行证,在人们的生活中恣意横行。而恶搞者的“创意”往往低俗和庸俗不堪,颠倒黑白丑化人物,以小丑的角色来逗引人们,这种恶搞,不但是恶搞者黔驴技穷,更是道德的沦丧,社会公德的缺失。一向清正廉明地包青天在恶搞下变成了一个垂涎女色的淫棍,试想,这样的恶搞谁能接受?如果任由这样的恶搞横行舞台,或者是我们的荧屏,那么,无疑将会混淆我们的是非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这对于淳朴善良的中华民族来说,是严重的侮辱。

  有一些“恶搞”我们可以接受,但有一些“恶搞”我们却不能容忍,对于恶搞红色经典等一些不道德行为,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抵制和谴责,让恶搞者明白,卑鄙不是恶搞者的通行证,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依然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底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仍然是我们崇敬和遵循的做人标准。恶搞者,可以休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