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印章“活”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7日08:52 解放日报

  志愿讲解员博物馆里度国庆

  昨天下午,上海博物馆历代玺印馆,幽柔的灯光下,60多岁的讲解员陈子壮在向参观者介绍馆藏珍品。

  “这是一方田黄印。田黄,产于福建的寿山,是寿山石中的精品。古代有‘一两田

黄三两黄金’的说法。这方印章是……”从印章的材料,到印纽的造型,从印章四面的浮雕,到印章的字,老陈娓娓道来。原本三三两两各自参观的客人,慢慢簇拥过来,将玺印馆397号展柜围得水泄不通。

  一会儿,一群人转到了一方晚清名家赵之谦的“赐兰堂”印章前。陈子壮从印章的字讲起,介绍了赵之谦的成就和历史地位。又从这方印章最初的主人潘祖荫如何得慈禧赏赐兰花,设堂号为“赐兰堂”,并由好友赵之谦刻章纪念;讲到潘家后人潘达予将此印等一大批重要文物捐赠给国家的过程。讲的人非常投入,听的人如痴如醉。

  其实,陈子壮并不是专业讲解员,而是上海博物馆200名志愿者中的普通一员。3年前,他经过考试、培训、再考试,到上博玺印馆担任义务讲解员。每周一次。晴天,从家里骑半小时自行车;雨天,坐地铁。回回不迟到,去年讲了60多场。

  做博物馆的志愿者不简单,一件未必起眼的东西,常常承载着一段复杂的历史。老陈告诉记者,为了当好讲解员,他在仔细观摩实物的同时,还要阅读、收集大量相关资料。为了体会印章的刀法构架,自己还学起了篆刻。

  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小唐和高中同学在玺印馆听了老陈的讲解,高兴地说:“原本只知道这些印章很珍贵,现在知道了这些印章为什么珍贵了。”来自天津的张先生很有感触地说:“这些印章背后的故事,听了讲解才知道。讲解让这些印章活起来了。”

  老陈则谦虚地说:“能让文物离老百姓‘近些’,我们付出再多也很值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