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贵阳“背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7日10:40 长沙晚报

  一堆笨重的货品要上5楼,没有电梯,正一筹莫展之时,忽然发现楼下花坛外水泥台阶上坐着一群人,都背着那种苗族人常用的竹织背篓,上口大,小口细一些,像个喇叭的形状。这些人衣襟褴褛,女的则包着帕子、穿着百褶裙,一副苗民妇女的装束。他们外表憨厚,用一种“见世面”的艳羡眼光审视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穿着华丽的城市人。他们见到我的面前堆着几包货物,有几个便走了过来,有些拘谨地向我招徕生意。他们说,用他们的背篓背上5楼,一大包货物只需要2元钱。我有5包货品,雇他们背上楼总共不过10元钱,而我自己将这

5包沉重的笨重家伙背上5楼肯定累得够呛。我便点头。他们非常高兴,便上来5个人,每人一包,由我带路上楼。完成工作后,他们每人可赚2元钱。他们兴高采烈地走了。

  在贵阳市区,总能见到成群结队的“背兜”。火车站、客车站附近最多,其次是城郊地带。市中心较少一点,但在瑞金北路一带,又较多,还形成了规模。任何人在街头喊上一声“背兜”,都会有一群人涌上前待价而沽。据说他们来自贵州穷困的山村,也有一部分来自四川农村,贵州拥有世界最庞大的苗族人口,都市“背兜”人里,少数民族占了最大的比例。

  他们用一个竹背篓在贵阳城里艰难地生存,特别是春耕秋收后的季节,他们像洪流一样涌向都会,争取所有城里人不愿干的重活、粗活、累活、脏活。不管是流浪他乡,或是坚守家园,这是两种对命运的专断选择。但也因为这样,环境塑造出了这些人坚不可摧的抗压力。那无可置信的贫困环境,那无可置信的认命与乐天,那无可置信的破石脱贫渴望,几乎都可以从他们身上清晰照见。贵阳人叫他们为“背兜”。他们散布于城市的角角落落,旮旮旯旯,大部分的时间是空闲的,满街游荡着,或坐或蹲在街边、路边、办公楼、宿舍楼下,看见有货物下车,便主动上前招徕生意。但大部分时间是等待着哪个方向有人喊一声“背兜”。客车站跟农贸市场,任何一趟“人力运输”的公定价是2元钱,只要扛得动,重量不限。而这些酬劳还不包括被欺骗、鄙视以及被言语羞辱的代价。

  等我下楼时,发现刚才的那群“背兜”招徕到了一笔更大的“业务”。附近一建筑地工地雇用他们背砂石和砖块。男的女的正背着沉重的砂石干得汗流浃背,但脸上无不露出喜悦的神情。也许有了这笔“业务”,他们近期的生活费应该不成问题了。网上有人这样形容他们:“其实,正是背着货物、泥巴、砖块的街头‘背兜’,为这座拥有无数高楼大厦的现代化城市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作者:刘中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