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海外辛开拓百年“护照”隔海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00:00 东南早报

  本版文/图记者陈武亮实习生李艺传

  核心提示

  晋江市池店镇柴塔村村民蔡钢亮先生向记者展示了104年前,他的曾祖父到菲律宾时的“大字”。

  拿着这张“大字”,蔡先生为我们讲述了其祖先在海外辛勤开拓的历史,还有那张薄薄“大字”背后承载的百年隔海情。

  蔡先生这张“大字”,是1902年菲律宾政府发给其曾祖父“蔡虾”的居留身份证。除其祖父“蔡虾”的汉字签名外,全部为英文。文字记载,该居留证是专门发给中国劳工的居留证,居住地点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MANILA)。蔡先生说,据祖母讲,曾祖父当初在马尼拉的码头当搬运工,就住在马尼拉的一个小窝棚里。

  “大字”正面记录了菲律宾政府向蔡虾发放居留证身份证的经过,以及蔡虾(本名蔡尤虾)的身高、年龄、出生地等个人资料。背面是蔡虾不同时期从中国返回菲律宾时,移民局加盖的公章。公章显示,蔡虾曾五次从中国回到菲律宾。

  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表示,“大字”类似于现在的居民身份证,与现在的护照不一样。但是过去国人经常用“大字”证明自己的身份,出入国境,它的作用与现在的护照差不多。李馆长说,护照逐渐取代“大字”后,“现在保留下来的‘大字’非常少,像这样有百多年历史的‘大字’就更为罕见。”

  蔡先生说,尽管“大字”只有薄薄一张,它背后的故事却很厚重。小的时候常常看见祖母怀里揣着“大字”,出神地望着远方。

  为谋生曾祖父飘洋过海

  蔡先生说,曾祖父17岁的时候,村里有很多人到菲律宾谋生。那时家里很穷,曾祖父把家里的一头肥猪卖掉,又在其他地方攒了一点钱才买来一张“大字”。带着这张大字,曾祖父到了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

  到马尼拉后,蔡先生的曾祖父在码头当搬运工,一天只能挣几分钱。那时菲律宾人非常歧视中国人,有的人为了免遭歧视,就娶当地人为妻(也叫娶“番婆”)。蔡先生的曾祖父没有娶“番婆”,一旦有钱就寄回“唐山”(老家),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回国看望妻子儿女。

  后来,曾祖父将三个儿子都带到了菲律宾,为了在当地有所发展,他们都在当地娶妻生子。

  1933年,有人给蔡先生的曾祖父算命,说他活不过60岁,于是他就回国了,自此再没有离开家乡。盼团聚祖母冒险藏“大字”

  蔡(钢亮)先生说,“大字”能保留到现在非常不容易,其中有三次差点被毁掉。

  1957年蔡先生的曾祖父去世时,邻居想用十几个大洋买走这张居留证。那时十几个大洋是很大的一笔财富,够买四五头肥猪,而曾祖父最初买“大字”时只花了一头肥猪。尽管如此,蔡先生的曾祖母仍然不肯,于是邻居就威胁她,曾祖母仍然不肯。曾祖母临死时将“大字”交给了祖母,并告诉祖母带着这张“大字”可以到菲律宾与祖父团聚。

  文化大革命期间,蔡先生的父亲为了表示自己先进的政治觉悟,多次带红卫兵到家里来搜查“里通外国”的“罪证”。祖父在菲律宾写给家里的书信被搜出来烧掉了,祖父从菲律宾带回来的金银器皿也被搜出来上交了。父亲到处翻箱倒柜找这张“大字”,想把它烧掉,但是始终没找着。原来祖母将它藏在老床底的夹层里,没有被发现。

  祖母去世后家里整修房屋,蔡先生的母亲从家里搜出一大堆废旧材料,准备当废品卖掉。蔡先生的母亲看见纸堆里有一张发黄的牛皮纸,上面歪歪扭扭地画着一些符号。她抽出牛皮纸,看见上面有一张灰蒙蒙的照片。看了很久她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打电话问蔡先生。当时蔡先生在深圳,听到母亲要卖掉“大字”就吓了一跳,急忙叫母亲把它保存起来。

  守家乡祖母叹无怨无悔

  蔡先生的祖父18岁那年与祖母结婚,之后没几天就离开晋江。此后,只有四次回国。为了在菲律宾安身立命,蔡先生的祖父先后与两个菲律宾女人结婚。

  小的时候,祖母常对蔡先生说,以后到了菲律宾千万不要吃“番婆”煮的鱼,不然就永远回不了家。“她说番婆在鱼里面使了魔法,吃了鱼就会中魔回不了家。”

  蔡先生说,祖母这样讲是有原因的,“因为爷爷结婚后很少回家,回家呆的时间长不过一年,短不到一个月。”蔡先生说,当时的菲律宾法律规定,华人如与当地人离婚则丧失所有财产权利。为了维持“唐山”的经济,为了维持在菲律宾的家庭,蔡先生的祖父大部分时间都在菲律宾打拼,1984年在菲律宾去世。

  蔡先生曾问祖母,与祖父结婚是否感到后悔。“当时祖母看着‘大字’,幽幽地说,不后悔。”蔡先生说,祖母一直认为自己能和祖父结合是老天的安排,非常幸运。

  祖母告诉蔡先生,进入洞房那天,掀开盖头,第一眼看见新郎的时候,她感到非常吃惊。“他就是经常从我家田边经过的那个人。”祖母说,还未出嫁的时候,她与同村的姑娘一起劳动,“我们经常看见一个高高的小伙子身穿长衫,手拿油纸伞从我们的田边经过,他有时偶尔会回头看我们,于是我们村里的姑娘就向我开玩笑,他在看你哦,说不

  定他以后就是你的情郎呢。我当时说,怎么可能啊?”没想到却成真的。

  蔡先生说,祖母认为这是上天的安排。

  祖父在菲律宾娶的第一个妻子因病去世后,蔡先生的祖父带着忧伤回到老家。“当时我祖母还安慰他,叫他过去再娶一个,”蔡先生说,“她不生气,她说,只要祖父过得好就行。”

  蔡先生的祖母一直期望能够到菲律宾与祖父团聚,但是始终未能如愿,只能不时地看着祖父留下的东西发呆。

  专家介绍

  “大字”的历史背景

  由于这张“大字”年代久远,就其中一些历史背景,记者特别走访了华侨大学朱东芹博士。

  记者(以下简称“记”):什么叫中国劳工?

  朱东芹博士(以下简称“朱”):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后,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殖民者为实现资本输出,更多地掠夺南洋财富,深感劳动力的匮乏,希望用华人去补充。为此,英法两国政府于1860年10月,分别强迫清朝政府签订条约承认它们来华招工的权力。随后,华人大量被招往南洋做苦工,以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殖民地国家也开始向中国大量招收工人做苦力。这些被西方殖民者招到国外当苦力的中国公民就是中国劳工。

  记:清朝时期,平民出国不需要护照吗?

  朱:中国对平民出国采取的政策分为两个时期。1893年前实行海禁,不允许平民出国,普通百姓只能偷偷出国,他们不可能拥有政府的护照。1893年后,政府解除海禁,允许平民出国和回国。但是这时海关基本为西方殖民者把持,他们大量招收苦力出国,只要西方需要,平民就可以中国劳工的形式出国,所以也不需要清政府颁发的护照。

  记:福建籍华人在国外到底挣了多少钱?

  朱:清朝时期,福建籍华人90%在东南亚地区。华工虽然在国外命运悲惨,但是他们省吃俭用,仍然每年大量汇钱回国。据国家清史编委会的资料显示,1905年—1911年7年间,福建籍劳工每年平均要寄2000万两白银回国,为家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