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诗歌凭什么有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00:01 红网

  杨黎是“保卫诗歌9•30诗歌朗诵会”的发起人。“今年的九月对于诗歌和诗人而言,真是尴尬到了极点。特别是对女诗人赵丽华的恶搞事件,简直把诗歌和诗人逼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所以杨黎要站出来,“在九月的最后一天,发出我们的声音,表达我们的态度”。面对事态的结局,他说:“不让搞了就不搞了,他们有他们的标准和规定,这很正常,对于现实而言,诗歌它没有一点力量”。“我想我目前不会想再办第二次诗歌朗诵会,我挺累。”(10月6日《青年周末》)

  “诗歌一点力量也没有。”“诗歌被蹂躏,已经沦落了。”的确如此,诗歌之所以要保卫,正说明诗歌现在尴尬的处境:诗歌缺乏影响力,争相传诵,洛阳纸贵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是一个小圈子的人在玩诗歌。诸如《诗选》之类的诗歌类期刊发行量就极其有限,几乎是只有写诗的人在读诗歌。外界对诗人们的作品的了解非常少。它的力量非常薄弱。(赵丽华语)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李白、杜甫、屈原等骚人墨客,在世界文化史上都留下辉煌的一笔,八十年代也曾经出现过海子、北岛等一批有名的诗人。而现在耳熟能详的诗人有吗?对诗歌的热衷和追捧还存在吗?诗歌的影响力是不如从前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人文化生活的丰富,从前没有太多娱乐节目,诗歌曾经短暂的繁荣,一定程度上也是弥补了国人的匮乏的精神生活。科技日新月异,其他更有意思的活动逐步取代诗歌也是情理之中。

  笔者是个诗歌的门外汉,没写过诗歌,也很少正二八经地读诗,面对是个如何有力量的问题,也许现在的诗人正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也许旁观者的意见也有一些参考价值。

  笔者认为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导致诗歌的衰落,还有很多原因出自诗歌写作者自身。文如其人,手写我心。诗人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内心,行动也是一种内心活动的意思表示。应该表里如一,但很多诗人的行为是在“污染环境”的,比如这次诗歌朗诵会上,有诗人大搞行为艺术,在众目睽睽下宽衣解带,赤身裸体。再比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某诗人强迫女演员性交易事件。这些事件都让我们有理由怀疑部分诗人的人品,人无德,诗亦无德。如果某些诗人做人一套,写的诗还道貌岸然、传达真善美,这些表里不一、双重人格的文字更让人感到恶心。要让诗歌更有力量,首先就要行得正才有说服力。要保卫诗歌首要做的是要陶冶情操,先把自己变成一个写诗的人。

  诗歌是艺术的一种,美是艺术的追求,诗歌要表达美,传承美。要让人感到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觉得诗歌应该有力量还有一个原因是:写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是人人都能写诗的。因为诗歌是个技术活儿,诗歌优美的文字,表达的意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很多优秀的诗歌是适合朗诵的,要朗诵就得对仗工整(也许不是对新诗的要求),就要压韵,平仄顿挫,才能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不但如此,很多杰出的诗人是具有天赋的,天赋这东西就不是人人具备的,更让诗歌成为阳春白雪式的小众文化。正因为写诗的门槛高,写好诗不容易,所以人们仰视诗人,很少人能及的事业才有了身份和地位,有了距离才成就了权威。而赵丽华平铺直叙式的“废话诗”,就颠覆了人们对诗歌的理解。“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我读这样的文字并没有感觉到美。如果这也算诗,那么诗就太没有技术含量了,让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文字自己也能写得出,诗歌的门槛降低,诗人和大众的水平一旦没有了距离,正如韩寒所说,会打回车键就可以成为诗人。这样一来自然让人感到诗人不过如此嘛!那一双双仰视诗人的眼睛必然会向下看,鄙视和漫骂由此迩来。

  看过《大长今》,我们知道做好菜必须要有诚意,要投入心血和情感。我认为做菜肴尚要有诚意,尚要饱含情感,作诗更要如此。而现在的诗人有哪个是全身心投入诗歌创作的呢?有谁还能像海子一样为诗而死?我们从报道中看这些附庸风雅的所谓诗人们,诗歌在他们的生命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连兼职和票友都算不上,最多只能算是自娱自乐的消遣罢了。我们看看这些诗人的主业:老板、导演、高级白领都是些衣食无愁的上流社会的人。有谁是生活窘迫的呢?如果他们为生计发愁,那还有那个闲情逸致去写诗啊?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能够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惊天动地,体察民情,忧国忧民的诗句,和他所出的生活状态是密不可分的。现在的诗还具有那种关心弱势群体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吗?如果一个自称诗人的人,把写诗当作自己毕生事业去做,不惜放弃自己所有去表达,那样的诗人是值得尊敬的,我也相信他能写出有力量的诗!

  诗歌也从来没有消失过,不需要去哗众取宠地去保卫,去作秀。诗歌,诗、歌。歌词作者本身就是诗人,很多诗谱曲以后就能吟唱。老祖先《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原本就是乐歌,可配乐歌唱。“风”即国风,为周朝各诸侯国和地方的乐曲,大部分是民歌。“雅”乐名。被称为中原正声。“颂”为庙堂颂歌,是贵族祭神祭祖、歌功颂德的乐曲。我认为诗人把诗看得范围太小了,难道只有出自所谓诗人之手才能算诗吗?脍炙人口的歌曲就不是诗吗?如果不孤立的看待诗和歌,那么现在的诗歌市场也算繁荣。如果把诗的外延局限得那么小,对本来就存在的影响力极大的歌曲视而不见,那么对诗歌的保卫只能算是假想防卫罢了。

稿源:红网 作者:普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