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第一展”昂首向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04:36 人民网-人民日报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伴随新中国前进的步伐,走过近50年光辉的历程,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将于10月15日迎来“百届盛典”。

  1957年春,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诞生。此后,一年两届的“广交会”作为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窗口,经风历雨,一路前行,不断变革,日益壮大,赢得了“共和国会展长子”、“中国第一展”、“中国外贸独生子”等美誉。

  跻身国际知名展会前列

  今年7月31日,“广交会”琶洲展馆三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广交会”展馆可满足举办世界各类大型展览的要求,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国际展览中心。

  从首届租用中苏友好大厦,到第三届在侨光路陈列馆举行;从第六届交易会在起义路陈列馆开幕,一直到1974年春“广交会”第三次迁址至现在的流花路展馆,再到2004年春第九十五届“广交会”开始全面使用琶洲新馆,尽管场馆一次次迁址扩建,“广交会”的展位却总是供不应求,这在世界展会中极为罕见。

  目前,“广交会”琶洲新馆二期、三期工程相继动工。至2008年,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的宏大的展馆建筑群,将巍然屹立在珠江南岸。

  展馆的变迁,犹如一座座里程碑,从一个侧面生动描绘了“广交会”的发展历程。更让人振奋的是,迈入新世纪的“广交会”与时俱进,不断向国际一流会展的标准靠近。2002年春,第九十一届“广交会”实行一届两期、分期举办。每届交易会按行业分两期举办,一期6天。

  一届两期交易会,在展位上,相当于建了一个新展馆。并且,分期举办符合国际贸易规范,使“广交会”既保持了“综合展”的传统优势,又适应了“专业展”的发展趋势,在综合化和专业化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广交会”的规模跃居国际知名展会前列。

  这是“惊险的一跳”!为了这个改革,“广交会”组织者酝酿了两年时间。原因很简单:有几十年历史的“广交会”,无论是会期还是布展方式,已经形成了交易习惯,这是“广交会”最大的优势。要变革,难度大,风险更大。1982年春的第五十一届上,曾尝试缩小规模,缩短会期。实践结果证明,缩短会期是可行的,而缩小规模则失去了“广交会”固有的优势。于是,第五十二届广交会上,又恢复了原来的规模。

  “以时间换空间”的分期改革最终获得成功。2004年春,第九十五届“广交会”开始全面使用琶洲新馆。两馆两期同时举办,实现了“广交会”历史上最大的精彩扩容:展位数达到27500个,比第九十届增加了两倍多;参展企业12224家,比第九十届也增加近三倍。

  随着“广交会”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进入交易会。(下转第三版)

本报记者 韩建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