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矫治“伪生态旅游”不能“事后擦屁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06:00 光明网
陈庆贵

  “生态旅游”是时下各地旅游市场上炙手可热愈炒愈热的时髦词汇。日前,在广东连州市地下河风景区闭幕的首届中国生态旅游标准建设研讨会上,来自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及全国各地的生态旅游专家均认为制定科学的国内生态旅游标准迫在眉睫,但由于涉及到多个部门而必须突破管理瓶颈。(9月23日新华网)。也就是说,中国目前压根儿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换言之,各地吆喝得惊天动地的是自说自话的“伪生态旅游”。

  什么是生态旅游?按照专家的一般表述,自然旅游和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上的旅游可以被视为生态旅游。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而我所谓的“伪生态旅游”,除了概念上的不确定和标准上的未认定,其在现实中至少还有四重表现:其一、盲目开发。由于缺少统一标准,随心所欲别出心裁,把参天大树砍掉,挖几口人工湖植几棵毛草放几只野鸭就叫“湿地公园”;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在老树上搭起餐厅旅馆吸引游客到树上吃喝拉撒美就其名曰“农家特色游”;移花接木把在南方活得好好的树木非要移植到北方去人造出“森林公园”,结果导致南木不服北土而夭亡,造成生态资源双重糟踏。其二、有名无实。几近任何一处自然区域旅游形式都被贴上“生态旅游”标签,而游客看到的与宣传描述的却南辕北辙大相径庭。滥帖“生态旅游”标签令游客啼笑皆非大跌眼镜。其三,开放过度。不少保持原生态资源的景区接客过多不堪重负。比如近来有人发现云南玉龙雪山出现雪线不断后退现象。有专家实地考证这与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不无干系。我去年就曾在玉龙雪山牦牛坪上看到增设了很多烧烤店,加之大幅增加的游客量超出了雪山的承受能力,请问久之这能不导致对雪山的污染吗?其四,保护不力。对脆弱的生态资源只要钱不要保护。电影《无极》拍摄对生态旅游品牌香格里拉造成的伤害人们至今还有切肤之痛。外界只知道香格里拉杜鹃花海被践踏的惨状,“牦牛之祸”却鲜为人知。据悉,为了达到壮观的视觉效果,事主把成千上万牦牛从3000米高平川上赶下并在牛群中丢放鞭炮,牦牛由于受惊后拼命奔跑要么奔死要么踩死惨不忍睹。这些牦牛都是只适应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的珍贵的高山牦牛,将它们赶到谷地拍片造成了很多牦牛因为骤然不适应从低氧到高氧环境转化出现“醉氧”而死伤惨重。因此,对各地方兴未艾的“伪生态旅游”现象,既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等到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再来“擦屁股”。

  在我看来,不少地方热衷于打“伪生态旅游”牌,固然有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人们生态旅游认知和生态保护意识有待启蒙的客观成因,而更主要的是地方短期利益驱动的主观成因。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生态问题目前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利益的博弈”,“很多地方政府的短期经济行为助长了这种在生态旅游上弄虚作假的浮夸风气,不少官员都希望在自己短暂的任期之内有所‘政绩’——这样,建设‘生态旅游区’就成了地方官员和旅游开发商进行过度开发和牟取短期利益,甚至与民争利的聚宝盆。”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保总局顾问金鉴明指出,目前国内生态旅游的开发偏差有五大类型——一是缺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规划;二是旅游开发不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盲目开发造成了对资源的危害;三是不少地方对生态旅游内容缺乏认识;四是市场定位不明确,生态精品不精,资源重复浪费;五是生态旅游科研、宣传、教育等方面做得

  不够,科技含量低。可见,治理矫正“伪生态旅游”尚须多管齐下对症下药。比如:专家们普遍认为,如果建立一个科学的生态旅游标准,就能以此为“试金石”,验明“生态旅游”标签真实与否,明确一个生态旅游管理和认证的专门部门,就能解决群龙无首无多头监管的问题。

  我不是生态旅游专家,为治理矫正“伪生态旅游”把脉开方是专家的事。但经验教训昭示我们,治理矫正“伪生态旅游”,我们须要的是“事前诸葛亮”式的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事后擦屁股”式的事后补救,因为生态资源不可再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得到落实,进而实现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良性循环,给子孙后代少留下一些缺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