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与其尊“圣诞”,不如行“圣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06:00 光明网
楚一民(湖北职员)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纪念日,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财贵和人大哲学院副院长彭永捷一起发出倡议,建议将9月28日定为中国的“圣诞日”。(昨日《新京报》)

  将孔子类比耶稣,并同尊为“圣”,我想,这或许是有依据的。因为无论从文化思想影响,还是历史地位来看,孔子之于中国乃至东方儒家文化圈,比较耶稣基督之于西方,

都毫不逊色。事实上,早在汉代,当儒学被定为一尊之时,孔子就已被尊为“圣人”,而此后,历朝历代在追谥孔子时,“圣”往往也是必备的关键词,如“文圣”、“先圣”、“至圣先师”等。

  不过,虽然如此,简单地以孔子诞辰比附耶稣诞辰,进而亦步亦趋地弄出一个“中国的圣诞日(节)”,将孔子“神化”,我以为,又不无可商榷之处。

  首先,虽然孔子实际的思想文化堪比耶稣,但正如儒家并不像基督教属于纯粹的宗教一样,孔子也不像耶稣一样被当作神(上帝)之子(神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他被认为是地道的人之子(人圣)。既然是人之子,那么,孔子虽为圣人,却不必具有那种宗教神祗所需要的唯一性和排他性。

  比如,在儒家的圣人系谱里,除了孔子,就还有“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许多人。这表明,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虽然非常注重其自上而下的教化功能,但同时又是凡俗可亲的,并不追摹“神圣”(所谓“敬鬼神而远之”),乃至于孟子会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上》)。因此,以“圣诞日”这样有浓重宗教化、神圣化倾向的方式来尊崇孔子,虽然显得极为隆重,但至少就儒家孔子作为圣人的本性而言,并不那么合乎时宜。

  更重要的是,具体从“‘圣’在中国有特殊意义”来看,将孔子“圣诞”节日化,强调和追求一种形式化的“为圣”路径,也并不符合儒家原典的精神。关于这一点,《论语·雍也》中孔子与其弟子子贡的一段对话,可谓是生动的解读——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子贡说:“广泛地给公众以实惠、救济他们,怎么样?算得上仁吗?孔子回答:”这岂止是仁,完全是圣了!尧舜都没有完全做到“)——从中不难看出,孔子眼中的圣,至少有这样两重含义:其一,它是一种甚至更高于”仁“的人生修为境界;其二,这种境界,更主要的体现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感,而是非常实际的人生功业,一种”博施于民“、惠及民生的功业。

  我注意到,一个时期以来,各种尊孔活动可谓热闹非凡,如从读经的推广到孔子标准像的推出,从国学礼仪的倡导到祭孔仪式的繁盛等。应当承认,站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角度看,这些都不无意义,但同样必须指出,若想使这种弘扬、传承真正落到实处,应该力避只重表面功夫的形式化倾向。毕竟,任何文化传统,内在的精神实质才是最根本的,比如孔子那种“力行近仁”、“济众成圣”的精神。

  所以,对于以孔子生日为圣诞日这件事,笔者的看法是,与其效颦式地尊“圣诞”,不如以“力行”、“济众”的践行精神去行“圣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