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实行全民低保,条件成熟吗?(网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06:26 江南时报

  最近,“中国社会保障论坛首届年会”在京举行。专家们呼吁,应当按照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理念,较大幅度地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的“在中国,实现全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这一观点也得到许多人的赞同。可以肯定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将日趋完善。

  吴敬琏:全民低保可行

  《北京晨报》报道,“实现全民低保,是国家财力完全可以做到的,对老职工的社会保障补偿问题,国家财力也是可以支持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中国实现全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我们的社会保障系统一定要尽快建立起来,而全民低保作为其中的第一支柱,应该作为‘十一五’期间的约束性指标。”

  吴敬琏认为,中国已有条件实行“全民最低生活保障”,起码在财政上已可以支撑这个庞大的福利体系。吴敬琏这一最新观点实际上相当前卫,在学术界,关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讨论已延续多年,而对于全民低保的实施时机,学界至今仍然存在重大分歧。

  需澄清若干误区

  《人民日报》一篇文章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教授郑功成说:高福利将带来低增长并损害一国竞争力似乎是正确的,但从世界范围来看,这种看法至少是不科学的。北欧国家不仅是高福利,也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只能取决于经济政策的好坏和实施过程的好坏。不能将经济政策失误、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衰退归罪于社会保障。中国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恰恰证明了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功效。

  很多人认为社会保障不能养懒汉,但这绝对不能成为不发展社会保障的理由。对于懒汉现象,只能通过制度的完善加以解决,不能以此为由来否定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就。

  人们都强调社会保障要讲效率,但从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出发,它的效率只能来自公平,是公平里面出效率。因此,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是目标与手段的关系,社会保障领域讲效率不是无条件的。

  各国普遍强调经济因素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我们不能否认这一点,但要明确经济因素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千万不能以所谓的经济落后来对社会保障严重不足视而不见。

  社会保障趋向“全覆盖”

  《中国改革报》发表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沈立人的文章说,全民社保在全国已经推开,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中西部,从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到养老保险,都以“全覆盖”为目标,虽然还是“低水平”,出于“未富先保”的现实国情。但是,何时可望达标?大多推之于中长期。其实,如吴敬琏所说,每年公费吃喝、公费用车和公费旅游、公费出国都以两三千亿元计,即使不能全免,节约一半,就够全民社保了。可见,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想做、有没有决心做。向节约型政府前进,合理调整财政预算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连同其他措施,全民社保绝非奢望。

  社保支出还要用多少钱?

  “中国完全有可能搞一个全民社会保障体系”,中国人民大学李迎生教授认为,“我国的国家财政已具备向农业转移支付的实力。”按照他的估算:财政每年拿出1600亿元左右,基本可以将医疗保障全覆盖;拿出1000亿元左右,基本可解决包括农民在内的养老问题。

  事实上,最近5年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年均增长40%左右,如果把经济建设投资减少10%并投入到全民社会保障上,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十分显著。

  为社保资金“托盘”

  《东方早报》一篇评论说,针对建立基本社保制度的民间和学界诉求也针对政府为织造社保网的不断探索与努力有一种不合时宜的声音断言“全民社保于中国国情是‘乌托邦’”。我们认为不管论者的出发点是什么这都是一种有害无益的“杂音”。诚然中国人均GDP才超过1000美元有13亿人口的确无从承担如西方福利国家那般的高层次社保但高水平不行低水平一定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