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阿忆挨骂,是在替体制受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09:07 南方新闻网

  美国来信之薛涌专栏

  最近教育界出了两大名人。一是北大副教授阿忆,仅仅因为透露了自己一个月四千多元的工资单,抱怨靠这笔钱无法养家,遭到网民炮轰,说他工资比普通老百姓多得多,却还“哭穷”,是在为教授不务正业出去走穴张目。另一位则是俞敏洪,本来也是北大教师,十几年前正是因为出去走穴,受到学校的处理,干脆辞职办班。如今他的新东方在纽约上市

,自己身价达两亿多美元,接近二十亿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富的教师。但不仅很少人骂他,而且大家还把他当成一个时代英雄。

  没有比这样的对比更耐人寻味的了:一个月薪四千多的教授,大家不许他“哭穷”;而一个身价快二十亿的富翁,干的同样是教育这行,大家却不嫌他钱多。我们的公众是否有双重标准呢?

  当然,公众的反应,和两人的言论有关。阿忆算账,充满了辛酸和不平;俞敏洪谈钱,则讲的是未来如何回报社会。公众的反应,不是针对他们的财富多少,而是针对他们对财富的态度。不过,这样的对比,还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许多问题。现在的中国老百姓是“仇富”吗?现在是知识无用论流行,大家不珍惜教师的劳动吗?看看阿忆的经历,你也许会说“是”。但看看俞敏洪,你又会说“否”。

  这样的矛盾说明什么?很简单:中国的老百姓并不“仇富”,也不排斥市场经济。相反,公众尊重财富,相信市场。看看中国几个最富的人,一个是姚明,一个是俞敏洪,谁仇他们?他们有两个共同点:第一,他们都很有钱;第二,他们的钱都是从市场上赚来的。不管你是去赚美国人的钱还是中国人的钱,只要是市场上赚来的,老百姓就服气。你赚得越多,赢得的尊重就越多。大家仇恨的,是来自非市场经济的财富,或者是那些明明不是靠市场赚来的却自称是来自市场的钱。

  阿忆为什么挨骂?他自己现在也许还不明白:人们并不是和他这个人过不去,也不是和他的行为过不去。人们是对他所依附的制度丧失了信心,不相信这样的制度能够公正地分配财富。结果,不管你从这一制度中拿的钱多么少,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阿忆和俞敏洪在公众中不同的形象,并不完全是他们个人的公众形象,而是他们所代表的制度的公众形象。

  不久前,大家对教育产业化群起而攻之。搞教育要提“产业化”,马上会引起公共关系危机。在我看来,在这个问题上,公众的意见被误解和劫持了。公众并不反对新东方那种教育产业化。否则,大家看到俞敏洪的财富眼睛早红了。公众反对的是我们命名的那种教育产业化:即拿纳税人的钱办学,把本来应该给纳税人提供的公共服务明码标价地出售。说白了,大家恨的,是拿了国家经费的学校乱收费。

  我并不主张教育全面产业化。我认为中国应该保存许多公立学校。但是,我们的公立教育体制,要和私立的以及产业化的体制竞争。国家用纳税人的钱堆出几个名校的做法,已经失去了合法性。这样办教育,不仅纳税人倒霉,像阿忆这种在这样的学校教书的教授,也会跟着倒霉。

  (作者系知名旅美学者)

  专栏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