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黑大学生”困局是谁之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10:38 中国新闻网

  6月,湖北省政府一次内部会议上,副省长郭生练透露,该省目前有6万余名“黑大学生”。这些学生绝大多数没有学籍,即便他们完成四年的学业,也拿不到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而如今伴随着这批学生逐步毕业,学校拿不出毕业证或发假毕业证,网上无法核查,隐藏多年的痼疾浮出水面,成为省政府和教育部门的一大难题(10月7日《成都商报》)。

  所谓“黑大学生”,即当年未通过网上录取而进入高校的学生。就目前发现的情况

,“黑大学生”主要是通过国际班、预科生、独立学院三种途径造就的。国际班是学生先在国内就读国际大学预科课程,然后再通过这些课程进入海外的大学,但办学地点却在国内;国际班挂名高校,具体事务却交由教育集团运作。预科生是指一些高考落榜生,先以“预科生”方式进入高职校,名义上就读一年制中职,之后通过参加湖北省“3+2”考试、中职对口升高职考试,再取得专科学籍和文凭。独立学院是民办高校挂靠公立高校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民办高校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然而,招生之乱却一度成为独立学院的鲜明特征。仅2004年,该省内的独立学院就违规招生1.3万人。

  笔者不惜笔墨介绍制造“黑大学生”的三种途径,其目的在于,通过其机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黑大学生”的产生表面上是由于高校为实现利益最大化,有意纵容中间商招生,无视国家招生政策造成的;但从深层次看,“黑大学生”的出现,则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放松监管和政策失当有密切关联。

  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创办“国际教育学院”或“国际班”是投资少见效快回报最高的项目。而对于学生来说,则是投资高风险大的就读方式。因为,第一,这些孩子没有几个能通过雅思、托福考试的,而不通过考试,就拿不到外国文凭,到头来还是一场空;第二,按照国家政策和常规,类似国际班这样的学生是不可能取得国家统招学生的学籍的。要想获得国内的学籍,他们必须通过中专和高职两道考试,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三本分数线拿一本证书”的承诺虽然极具吸引力,最终对许多学生来说却可能只是黄粱一梦。

  而面对辖区高校中日益泛滥的国际班,学生和家长不明就里,难道教育主管部门也不清楚背后的猫腻吗?

  如果说国际班的泛滥是由于监管不力,那么,“预科生”的大量存在则主要是政策失当的产物。所谓预科生实质上就是将高考落榜生编入一年制中职生之中。笔者之前曾从事过10多年的中职教学管理工作,对中职政策是比较了解和熟悉的,但却从未听说过“一年制中职”这个概念。即使招收高中生的中职也至少是两年或一年半学制,因为一年制是无法既掌握基本知识又培养职业能力的,完全违背中等职业教育的规律。一年制中职根本无法完成中职教育目标,因此热衷于一年制中职教育的动机本身就值得怀疑。事实上,高职院校招收预科生已有多年,作为主管部门也熟知一切。预科生的大量存在,政策失当难辞其咎。

  依笔者看,独立学院的招生之乱也与政策之失有关。

  教育部2003年下发《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的最大问题恐怕就是“七独立”了,即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这实际上放弃了高校对独立学院的有效监管,等于只给了民办高校一顶公立高校的大帽子,其他一切事项均悉听尊便。这样的管理机制,加上民办高校急功近利,急于收回投资的错误心态,乱招生、滥收费就成了必然结果。

  针对日益突出的问题,教育部于2005年下发文件规范独立学院的招生工作。而此前无序招收的一些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当一部分还未毕业,解决因此而产生的问题,还需假以时日。

  招生之乱和“黑大学生”的存在,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省、一地。笔者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多方调研,早定预案,妥善解决各地可能存在的此类困局,别让无辜的学生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李克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