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网络向左,网吧在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13:35 四川新闻网

  郭立场

  大概没有几个人想的到,引新时代之潮流的网络,迅速火爆起来的网吧,也会迅速成为众矢之的。一个网瘾少年写给县委书记的一封信,直接推动并产生了全国绝无仅有的开通了网络却没有网吧的县城——山西方山县城。在方山县县城圪洞,现在所有网吧已被全部取缔。在这个小县城,再也看不到人头攒动、坐满了学生的热闹网吧。(《民主法制时报》1

0月8日)

  诚然,取缔网吧,有不得已的苦衷,正如县委书记所言,“所有的措施我们都试过了,没有用。为了孩儿们,我们能做的只剩下彻底取缔了。”只是,以政府的名义强行关闭所有网吧,究竟能有多少正当的理由经得起质疑,长远看来又有多少合理的因素,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会给青少年带来怎样的一种影响,未成年人是否得到了“拯救”,眼下尚不得而知,还有待于公众及事实的检验。

  网络文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青少年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促进沟通的同时,混杂其中的不良内容又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那么,该怎样看待网络与青少年的关系,又如何为青少年指点网络迷津呢?

  不可否认,青少年自控能力欠缺,认知能力有限,自我意识强烈,极易陷入网络成瘾的泥潭。但其身处的不利环境,同样是不容忽视的诱因。从社会大环境看,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要全方位关心孩子的成长,堵不如疏,应科学认识网络文化。美国社会学家、美国网络上瘾中心执行主任金伯利·扬博士在她的报告《应对校园网络上瘾》中分析说,“青少年学生沉溺网络的原因包括:校园中几乎无限的免费上网的机会,大量的课余时间,网上行为没有监管或控制;逃避学习压力;与社会生活疏离,等等。”救助网瘾者,不是把他们和网络相隔离,而是怎样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仅靠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社会力量,要靠学校、社区、家长、社会共同营造一个好的环境,需要学校、家长、青少年本身的共同努力,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具体说来,要从源头治理,构建为青少年所用的健康诚信的互联网;从家长做起,填平与孩子间的代沟;从学校做起,全方位关心孩子的成长;从网吧做起,依法文明经营。

  关闭县城所有网吧,由此暴露出来的问题却是显而易见的。其实,科学是中性的,网络本身无罪。我们对容易诱发网络成瘾症的网络文化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因帮助许多有网瘾症的青少年成功戒除网瘾而名噪一时的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说,把青少年与网络的关系仅仅简单等同于“戒除网瘾”是错误的,“戒除网瘾”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何正确地引导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成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而素质教育的实践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除了有关部门制定好各种网络管理条例外,还要多多倡导健康向上的运动,要多给网瘾者一些活动的空间。

  我们的青春是宝贵的,只有认清网络的两面性,有选择,上网内容健康,控制上网时间,网络才能为我所用,成为我们的好帮手,而不是阻碍我们进步的绊脚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