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小清河缘何难“变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11:42 四川新闻网

  陈谊军

  山东省小清河的污染治理起步并不算晚。据了解,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省政府就组织环保科技人员,针对河水污染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小清河自净规律及水污染现状,提出了“全面规划、综合防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整治原则。自此,小清河治理又经历了规划管理、总量控制、综合整治、治理还清等数个阶段,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

花了20多年治理一条“省内河”,算起来时间并不算短,但是河水至今没有变清迹象。(10月6日,《齐鲁晚报》)

  20多年治理一条污水河,规划、方案、原则不谓不周全,程序、阶段、历程不谓不长久,然而效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在面对山东小清河的失败治污教训中,不能不再三思量:治污成本的浪费,治污效果的低下,污水处理厂成摆设,这到底是谁的失职,谁应该为小清河负责?

  治污先治源,虽然我不是环卫行业的专家,但是,我相信许多读者也会明白,当今造成污染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工业的污染。要治污,就得首先处理好工业污染这个大头。可是,在小清河20多年的治理历程里,我们可悲的看到———“实质性的治污操作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在2000-2003年小清河污染进入顶峰期后,治理才真正进入了‘强力推动’阶段。”,也就是说,在严重受到污染的情况下,有关部门才想到补救,多可怜!当初工厂投产时,为什么就不“强力”抓一下治污呢?或者,经济至上论,早让某些部门麻痹大意了吧?

  报道称:“在大量超标污水排入小清河的同时,沿河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却进展缓慢。而不少已建的污水处理厂,或出于运行成本考虑,或因为管网不配套,运转率很低甚至不运转,用省人大城建环保委一位负责人的话来说,纯粹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如此治污设备的摆设,是环保意识的落后,还是基于运营资本的节约?假如是为了节约处理污染的成本,那为什么在这个环节上,环保部门的监督会缺失?正是由于缺少监督和有地方主义的保护,才使得一些污染大户得以堂而正之的一再投产下去!

  治污是还优美环境于城市的必经之路,办工厂、办企业是解决就业和增加收入的好办法。这两者应该也必须统一起来,否则,如何能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谁办工厂、谁办企业,谁就应该把治污成本纳入到工厂的运营成本中去,为了多赚钱,为了节约开支,就置污染源于不顾,这种鼠目寸光和自私自利的做法,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警惕啊!

  小清河期待“变清”。只有下猛药,才能除病根。20多年治理不了一条污水河,污水处理厂成摆设,面对这样的失误,应及时的总结,找出治污阻力所在,然后排除万难,坚决以除污为第一要务,以可持续发展为长远考虑,依法依规、按质按量的执行治污指标,那么,我相信山东小清河的治污“老大难”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顽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