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冒充的“骗子处长”为何能得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12:55 正义网

  杜某假冒中组部某处处长,一次性骗得一官员50万元人民币,而被骗官员正是号称“四川第一贪”的乐山市犍为县原县委书记田玉飞。今年7月,贪官田玉飞被查处。在审查中,田交代,他曾向中组部某处长“示好”。获得这个线索后,纪检部门与北京警方取得了联系,“中组部某处长”逐渐“浮出水面”。(《华夏时报》10月10日)

  贪官被骗巨款显然不仅仅是田玉飞一个个案,这样的案例是前有“古人”的,而倘

若任由发展下去,相信之后也会有“来者”不断涌现的。那么为什么有诸多的现实案例作为前车之鉴,冒充的骗子为何还能屡屡得逞呢,是这些骗子的“骗术”高明吗,当然不是,从众多的案例分析来看,其实这些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甚至有点“低能儿”,相当部分还是小学都未毕业的农民,只要稍微细心一点就完全可以戳穿骗局,那么一些领导干部为什么明知是个“圈套”还是心甘情愿地往里钻呢,而这则是耐人寻味之处,也是关键所在。

  事实上,贪官被骗巨款的案子之所以会屡屡上演,主要是骗子迎合了贪官的心理需求,那就是企图通过一种“非正常方式”攀附上权力,从而依然背后的“权力大树”得到提拔重用,升官发财。而贪官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并非没有道理,因为社会现实中确实存在着这么一种畸形的怪现象:通过攀附权力得到重任,而且并不在少数。正是基于这么一种社会现实,于是一些领导干部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抱着一种侥幸的心态,倘若确实是真实则意味着权力、金钱、地位,而即使被骗了,那也权当是一种风险投资,一次赌博,反正这些被骗的钱也不是自己的“血汗钱”,贪官们并不会感到太心疼。

  而倘若社会现实存在的一些通过非正常手段提拔干部的土壤继续蔓延,我想这样的骗与被骗事件依然还会不断上演,继续刺痛我们敏感而脆弱的心,只有铲除了其生根发芽的土壤,在干部选拔过程中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权力得到有效监督与制约,骗子也就会失去行骗的市场,自动退出历史的舞台。

作者: 黄海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