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让河北分享北京的“知识、效率”优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4日02:52 新京报

  北京市与河北省首次签署了关于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的备忘录。根据这份备忘录,“十一五”时期两地将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领域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作,涉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开发、产业调整等九个方面。(昨日《新京报》)

  应当说,这样的合作,乃是大势所趋。现代政治要求保障人的自由流动,而这种自由又以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为基础,而资源流动范围的扩展,又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深化和细

化知识与劳动分工,从而提高效率。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中国很多地方的经济已经大幅度地融入全球分工网络中,但国内的市场却存在着有形无形的壁垒,资源不能在一个自然的经济区内自由流动,更不要说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了。

  人们已经意识到突破这些壁垒、推动人员与资源自由流动的重要性。比如,去年广东、福建、江西等9个省区和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启动了“泛珠三角9+2”经济区域合作机制,并提出自愿参与、市场主导等五大原则,旨在推进这个占全国一半GDP地区的市场开放与经济区域合作。

  不过,京冀合作与此相比,性质有相当大的不同。传统上两地就存在某种深层次的合作,主要是河北向北京供应部分资源,包括水、电力;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的部分重化产业则向周边的河北地区转移。本次《合作备忘录》所提到的也多是这类性质的合作。大体上,这些合作仍将主要由政府操作,而与“泛珠三角9+2”所倡导的市场主导存在较大差异。

  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京冀之间的合作乃是首都与其周边省份的合作,其所涉及的项目主要是为首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像交通基础设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领域,也只能由政府操作。但是,假如京冀合作只限于此,则双方、尤其是河北方面能否保持持久的积极性,就大成疑问。此前媒体已经多次报道过邻居北京的河北张家口、承德地区的贫困问题,这种贫困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为保证北京的水源和生态,而抑制了当地工业发展。站在河北的立场上,当然希望在付出一定代价之后获得一定的回报。

  也就是说,为了保证合作成本-收益的对等性,北京市恐怕还需要在《合作备忘录》之外努力,也即,推进人力、资源在两地之间的流动自由,让北京经济、文化对河北产生良性辐射效应,把河北融入效率较高的北京分工网络中,让河北民众与企业获得分享北京的知识与效率优势的红利。

  这对两地政府、尤其是对北京政府,是一个挑战。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一种互相矛盾的趋势:一方面,要素市场化的水平在提高,民营化也取得很大进展;但另一方面,各地展开为了增长的竞争,地方政府为了保持本地GDP和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而倾向于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安排等方面画地为牢,自成体系。政府很少支持企业间的合作和自由流动,因为这意味着本地产值和税收的流失。

  因而,两地企业自然的合作,或者说居于优势地位的企业向外自然扩展,多多少少会遭遇制度约束。区域合作,归根到底,依赖企业的自愿合作。现在的问题是,人们倾向于以行政区划来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构造产业结构,本身即构成了企业之间自愿合作的障碍。

  因此,京冀合作,一方面需要政府切实落实《合作备忘录》,在政府所负责的事务中推动合作;但同时,在一般产业领域,从“有为”转变到“无为”,把经济活动的主导权交给企业家,让企业家自由在其认为合适的地理范围内配置资源。

  □秋风(北京学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