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5万亩耕地与15万农业人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4日04:41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从红极一时的北宅樱桃节、崂山茶节,到引来如潮市民的各色农业观光园,从一家家生意火爆的农家宴,到大批 “名优特” 的种养、营销…… 一台台好戏叫响了一个名字:崂山农业。

  崂山农民人均不到二分耕地,2005年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全市第一。全区仅2.5万亩耕地,养活了15万农业人口,专家感叹:在全国是个奇迹。

  启示一:在人多地少的条件下破解三农增收的难题,关键在于崂山区创新观念发展都市农业,向集约经营土地的内涵型增长方式转变,得益于他们因地制宜,实施了“农业+旅游”的观光农业战略,使崂山农业有了自我定位的准确“标杆”。

  这里耕地珍贵,多为山岭薄地, 这里地处青岛城市化前沿,依照传统农业思维,崂山农业已没有出路。而崂山特殊的山水资源,又时刻提醒人们不能以破坏资源为代价而致富。

  “但崂山也有自己的优势”,区委副书记吕明江分析:有山有水,特产丰富,且紧邻都市。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生产、生活、生态一体的多功能的都市农业,特别是发展观光农业,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于是,让旅游与农村、农业嫁接,进入了崂山区委区政府的战略视野,全区确立了发展以观光农业为主体的都市农业。

  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业观光园及项目的建设,拉开了崂山都市农业的帷幕。

  石老人观光园位于香港东路,是这条“黄金海岸” 硕果仅存的农业项目。当时这里房地产价格突破5000元/平方米,但石老人村支书曲孝琢算的却是另外一笔账:以都市农业构筑生态家园,让城市化后的村民长久有活干。1999年,以农业、生态、民俗、养生为主题的石老人观光园开园了,成为市民节假日的新去处。当年试营业就收入92万。

  西麦窑村在崂山风景区内,不能采石也不能搞工业,渔业资源锐减。怎么办?区、街领导前来调研,“号” 准了“脉” 。这里每年有200万进崂山的客流穿过,岛城最洁净的海湾流清湾就在村前;村民的二层小楼有闲房。区里决定帮助该村发展家庭旅馆业。前年,“山海人家” 开业了。游客们听松涛,观大海,又能动手制作渔家宴。山海人家很快“火” 了,已建成50家,安置劳动力100多人,接纳游客近2万人,创收300余万元。

  北宅大崂樱桃园有轻沙壤土质和崂山泉水,水果甘甜。街道农业站站长王云海介绍,大崂村鼓励村民办农家宴,反包700亩果园,引进名优果品树种,建设集果品生产、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生态农业园。蟠桃园、冬枣等优质品种的果园,形成了观光旅游果园系列,以无公害水果吸引游客,靠旅游来拉动销售。今天,大崂果品打进了大超市,身价是一般水果的两倍……

  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为观光农业插上了“双翼” 。目前全区在建观光园45个、示范点40个,一批集生产、加工、科普、观光、示范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雏形初现,形成了以崂山茶、优质果品、花卉、高效渔业为主,观光型、休闲型、生态型农业示范园全面发展的都市农业新格局。

  启示二:办节会,是崂山农业的新“四季歌”,搭建了崂山都市农业的一个平台——以会展经济激活农产品流通,拉长二三产业链条,让有限土地产生了巨量的增值效应。节会农业凸现了都市农业的集约化特点,“以节为媒、突出生态、展现民情、富民增效”,尽显都市农业的魅力 。

  每年开春,崂山农民不忙春耕忙“节会” ,全区4个街道四大节会,搞节会农业,就是农民的新“四季歌” 。

  副区长于惠霞感慨:“说起节会,初衷是解决山区农产品卖难,但现在不仅促进了流通,而且旅游、餐饮、商贸一起参与进来,给农业经济创造了延伸价值!” 崂山区立足区位特色,把节会作为农村经济的平台,以旅游带动节会,以节会带动生态经济。

  于是,便有了王哥庄春茶四溢的芳香,北宅樱桃诱人的绯红,枯桃百花飘散的芬芳,还有山区农民洋溢着灿烂笑容的脸庞……

  办了10届的北宅樱桃节,已成为吸引游客 40万人次、相关经济收入2900万元的青岛知名农业节会。

  节会激活了果品销售,还拉长了产业链,衍生出巨大的“复合价值” 。围绕节会,村民们贩樱桃的、办农家宴的、开旅馆的、开小卖部的、养山鸡的,八仙过海各显本领。今年樱桃节期间,街道300余“农家宴” ,平均收入逾2万元。妇女主任发动闲散妇女挖野菜,给农家宴供货,几天下来每人挣了3000块……樱桃节期间,全街道8000农户,有7000户参与节会经济,户均收入3000元。

  王哥庄街道风景秀丽,又是崂山茶主产区,为使优势资源相互拉动,他们推出了“特色产品+旅游” 的崂山茶节,去年参节人数20万人次,相关经济收入1360万元,建成了崂山茶批发交易市场、北方茶博物馆,带动了5000多农村劳力,促进了茶经济、茶旅游、茶文化三位一体的生态经济发展。

  “百年花村” 枯桃,则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功能:科研、组培、花卉观光、交易,2003年成立了交易中心,2004年举办第一届枯桃花会,一炮而红。去年花会期间全国花商云集,游客24万,交易额800万元,带动了周边8个村、1200户的花卉产业区,加快推动了枯桃花卉的产业化进程。2000年,枯桃村民人均收入3000元、集体收入5373万元,去年是7379元、1.2亿元,翻了一番。

  地少了,收入却高了,这是节会农业给枯桃带来的反差效应,节会带动了花农经营方式的更新。

  启示三:崂山茶、海水豆腐……特色农业揭示了崂山都市农业的又一内涵:把一产做精,以高附加值的产品取胜。为啥崂山农民安分守“农”,小日子这么滋润?答案就在这里。

  在农村劳力转向二三产业的近郊,“崂山现象” 耐人琢磨:这里农民不一窝蜂地进城,务工。守着自家几分地,钱却不少挣。是特色农业造就了这份“福气” ,造就了崂山模式:就地安置农民,发展高效农业也是一条出路。

  于惠霞说,崂山人从中获益匪浅,感悟良多——

  特色农业是资源利用的潜力所在。崂山耕地稀少,但这里多山多水,茶、果、花、药材、水产品等资源丰富。全区把特色农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主导,实施“兴茶、调果、抓花” 战略。即做强崂山茶,注册崂山茶证明商标打造品牌“舰队”。调优崂山杂果品种,改造老果园。做大枯桃花卉,发展高档鲜切花,打造北方花卉交易中心。全区2.5万亩耕地,茶叶1.1万亩,果树1.4万亩,花卉2000亩,特色农业成为支柱产业。

  特色农业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希望所在。区农林局局长刘明佳分析,“特色农业既遵循自然规律又符合经济规律,投入产出率高、加工增值率高、带动能力强,深受农民欢迎。”王哥庄街道晓望村1000多户,2700人,户户种崂山茶。村民光种茶,亩收入就是8000元。同时,全村有140户从事茶叶加工、销售,收入2万元到10万元。村支书李泽江直言,“特色农业就是农业增长点,常规农业不可比!”

  彰显特色促增收、整合品牌提效益,崂山区每年投资1000万元,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化,培育出崂山茶、金钩海米、北宅樱桃、崂山鲍鱼等大批知名品牌。

  紧邻都市的崂山,充分依托城市工、商、科技和信息优势,依靠集约化生产、先进的市场营销手段,实现农产品更大、更快的转化增值。

  从前年开始,崂山农业又写下了精彩一笔:创建十大特色产品,连续开展两届评选,引来了市民的热情参与。崂山茶、王哥庄豆腐、崂山仙胎鱼…… “十大特产” 新鲜出炉后,为规范业户生产,崂山区又建立了标准化和评价体系,并着手申请国家原产地保护,划定特色产品生产区域。

  如同一次强劲的市场营销,崂山特产在青岛刮起了一股旋风,一批批采购商争相涌来,“崂” 字号大举进军超市。崂山人不负商机,首届特产评选仅两天,当地村民已注册商标 30件……青山村林先生捷足先登,抢注了“海圣佳” 海水豆腐商标,他一手搞加工,一手联系供货,每天把正宗海水豆腐送往岛城的饭店,仅一年,老林已赚了 4万多块……

  也许正是品到了都市农业的真味,有了这份底气,崂山农民才会在繁华的青岛城边不为所动,“不辞长做崂山人” !本报记者 钱 卓 通讯员 栾绍刚 李 慧 宋 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