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世纪之痛(叶治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4日09:42 东方网

  一、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发完毕,各奖项均已名花有主,毫无悬念的,中国又是作壁上观。

  从严格意义上说,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没真正上过领奖台(我这儿说的“中国

人”是一个地域概念)。我们把曾获过此奖的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等人称作是华人科学家,这样的用语很恰当。因为,这几人身上揣的都是美国的“身份证”或“户口本”,所以,他们的获奖,在世人眼中,或从常规意义上去理解,更多地是给他们的居住国增色添彩。以前,我们这儿好多人对这“荣誉的归属”作这样那样的诠释和争辩,但这些处于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荣誉感的诠释和争辩虽能为人所理解,但却不具多少意义,因为这终归不能改变客观事实。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人对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三个奖项不敢妄加评议,这是因为百年来我们的科技水平确是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地位,所以实在是没有资格说三道四。对于经济学奖我们也不敢“评头论足”,那是因为我们刚在进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国内那些“经济学家”们也正处在“转变思维方式”的过程中,而以前学的那点“经济学知识”又根本不足以向人家叫板,所以只能缄口。

  如果哪一个人说诺贝尔奖是百分之百的精确,那他肯定会遭人非议,但百年来,诺贝尔奖之所以被公认最具权威性,毕竟有它难以撼动的合理行和科学性。

  二、

  现在国人“质疑”最多的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因为这项奖“充满了不确定法则和人为因数”,所以多年来国人对颁奖的权威性始终龃龉不断。“中国人能否拿诺贝尔文学奖?”虽然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但只要一提起,就让人气不顺。

  因为西域印度出了个泰戈尔,东瀛日本冒出了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就是咱这个亚细亚文化的“首席代表”还是个空白。前几年高行健得了奖,但高早在十几年前就入了法国籍,所以用一些“社会有识之士”的话来说,这获奖的荣誉究竟属于法兰西还是属于中华民族,还很难有个定论。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几个文化界人士出面很大度地道一声“别太在意那玩意儿”,但这话总给人一种酸酸的感觉。因为如果哪一天真有人得了这个奖,那出现在媒体或国人口中的话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轻描淡写。现在看来,如果诺贝尔文学奖没能制定出让咱信服的“量化标准”,那么,就难以得到十三亿炎黄子孙的认可。而诺贝尔先生也是多此一举,如果他当年只考虑自然科学,而不“涉足”他不太内行的“文学艺术”,那今天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口舌之争了。

  迄今为止没能迈过文学奖这个坎,有人说是评奖这摊子里道行颇深,说不清个所以然;也有人说是那些老外汉语功力不够,所以玩不转咱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想想大概也只能是这样圆其说了。不过,一个能创作出《红楼梦》这样煌煌巨著的民族,整整一个世纪来竟得不到那个奖,这也真是咄咄怪事?一百多年了,就是像评“年龄教授”那样,轮也该轮到了。

  我们这儿玩文字游戏的人不少,虽说这活儿不如二十年多前那么吃香了,但即使是现在,走在这条道上的人肯定还是世界之最。著名作家、桂冠诗人、文豪巨擘,多的连上海体育场也装不下,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么强大的阵容就是突不破“诺贝尔防线”,看来这问题的确是出在了那些抠门的洋鬼子身上。

  不是我们吃不到葡萄,而是那葡萄的确是酸的。至于说到那些老外为什么能吃,也许是他们和咱的口味不同。


作者:叶治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