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乘务员绝对不能有港澳海外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4日09:45 南方日报

  穿行穗港间27年,广九直通列车见证广交会变迁

  “乘务员绝对不能有港澳海外关系”

  聚焦百届广交会

  本报讯昨天上午11时20分许,香港九龙开过来的828次直通列车到达广州火车东站,下车的人群中有不少是来参加百届广交会的外国客商。随着交易会开幕的临近,广州东站这个连接香港的口岸也越来越呈现出百届交易会的喜庆气氛。

  在站台上,笔者碰到了原广九车队队长、现任京九车队队长的毕江女士,这位服务广交会客商超过20年的老铁路看到眼前情景感慨万千;笔者从她及广九客运段那里了解到广九直通车服务交易会客商的20多年变迁。

  1979年春,经国务院批准,粤港两地政府签署了一个历史性协议,即开行广州—九龙红勘直通列车。同年4月4日,第一列广九直通车(91次)在广州火车站(当时还没有东站)举行开行仪式,翻开了粤港两地共谋发展的历史性一页,也揭开了广九直通车服务广交会的第一个篇章。

  拒收客商“糖衣炮弹”

  据广九客运段工作人员介绍,广九直通车刚开通之初,选择乘务员的条件非常严格。当时挑选乘务员,首要条件是要有“良好的无产阶级世界观”,还要查三代,“绝对不能有港澳海外关系”。在这种条件下,挑选第一批广九直通车乘务员时,第一轮就刷下了近三分之一的候选者。

  当时跑车的乘务员是不允许随便下车的,在香港过夜也是直接拉到公寓里,不让出去。很多乘务员都是在跑广九直通车一年多后,才有机会第一次去看香港。广九段的一些老员工还告诉了笔者一些细节:

  如乘务员在香港也是排着队上街,而且是统一着装,清一色的白衬衣、蓝裙子,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从内地来的。又如在直通车开行之初,每趟车出车前都要组织思想政治学习,强调“抗腐蚀,永不沾”的传统不能丢。当时大家都很紧张,尤其在广交会期间,有些客商经常会送些小礼物给乘务员,但乘务员都认为这是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而拒绝接收,留在车上的香港报刊也要统统销毁,怕“思想中毒”。

  直通列车车票比机票紧俏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其它地面交通工具还不发达,广九直通车在这段时间里最为红火。据毕江队长介绍,当时广九直通车的车票非常紧俏,到了广交会期间就更加紧缺,那时在香港,直通车车票需要提前一到两个月才能预订到,比飞机票还紧俏。

  那个时期,由于汇率及免税等原因,直通车上的物品也比香港同类物品价格便宜很多,所以当时列车上的商品特别受旅客欢迎。“尤其在交易会期间,客商都没有空着手下车的。”毕江队长回忆说。

  进入90年代,乘务员也越来越注重自身形象。“这也应归功于香港来的客商,他们会经常提醒我们,说应该涂口红,化淡妆,说这样会让人感觉更亲切。”

  “优越感”降低是好事情

  从1979年到2006年,广九直通车已整整服务了广交会27年。广交会也迎来其百届生日,广九直通车与27年前相比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班次更多、列车更新、环境更舒适、服务更优质……

  但与那个时候相比,广九直通车乘务员的“优越感”却在降低。“那个时候,与国内其他车组相比,广九车组好特别,因为我们接触的都是外宾和港澳同胞。现在全国经济水平都好起来了,眼界更加宽广。我们以前那些优势服务现在很多列车上都有。”毕江队长说到。她说,这是个好事情,说明内地与香港的差距正在缩小。她回忆说,以前在广交会期间,经常有客商要给乘务员在香港介绍工作,但那时乘务员都拒绝了,要抗得住“资本主义”的腐蚀,“现在更不用担心乘务员会有‘外心’了,因为广州不比香港差。”

  本报记者苏冬通讯员郑雯丽王海春

  图:

  上世纪80年代末的乘务员。

  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的乘务员。

  已准备好迎接百届广交会。吴伟洪摄

  1979年广九直通车首次开行典礼现场。

  新一代的列车和乘务员。

  照片除署名外由广九客运段提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