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业过于集中 中俄合作办学期待特色化培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4日12:01 生活报

  本报记者 丁宁 吕晓艳 黄义伟

  第六届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校长论坛12日已落下帷幕,中俄又有多所大学达成了合作办学协议。然而中俄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项目定位偏低、缺乏科学整合实践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引起了两国大学校长和教育管理者的关注,只有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中俄合作办学才能长久发展下去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专业过于集中

  黑河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顾问马子龙介绍,中外合作办学在专业设置方面过于集中,语言类专业及经济管理类多、理工科较少;即便专业门类多,在招生人数上也有很大差距。从学科建设角度来看,这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根据本校特色设立的特色专业较少,致使本校教育资源得不到优化。

  项目定位偏低

  东北农业大学校长李庆章透露,前些年,我省每年赴俄罗斯的留学生学俄语专业的占80%%,而近几年赴俄罗斯的留学生学习俄语专业的仅占10%%。而俄罗斯到我国来留学的学生汉语能力也不高,两国在培养学生时还存在办学项目定位低的问题。从目前全国合作办学反馈的情况来看,存在着合作定位层次偏低、合作对象不对等、低水平重复等现象。

  法律法规有待健全

  由于合作国之间教育标准、教育体制的不同,使得合作的某一方出现不能如愿履约的现象;还由于某些合作院校单纯注重追求经济效益,违背合作规则运行,出现教育合作的短期行为等等。

  尽管我国相继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规,但中外合作办学涉及到国与国的关系和利益,对方国家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旦发生冲突时,无法用一方的法律法规解决问题。因此深化合作办学,双方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视点下健全、完善合作办学的法律法规,并建立起向对方通报的备忘录制度及沟通、协商机制。

  培养模式缺特色

  目前,中俄高校合作办学培养模式主要为“N+N”交替式。以东农为例,中国学生五年制:2.5(国外)+2.5(国内);俄罗斯学生为五年或六年制:2.5(国外)+2.5或3.5(国内),办学中由于生源的语言基础问题,突出了外语(俄、汉语)的学习,使学生对国外有特色的专业知识学习欠缺。

  中外合作办学应根据各校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模式,通过不同渠道吸取国外办学的先进经验,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因此,一些大学校长认为,进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应继续在学科建设、教学管理、项目引进等方面进行细化,真正发挥中西合璧的教育功效,实现教育国际化的良性循环和优质服务,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人才。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