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刘翔姚明原来不读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4日15:13 浙江在线

  最近,据说在体育方面姚明、刘翔、丁俊晖等人取得了巨大成功,还有艺术方面像郎朗、“超女”等人取得的成功或成名,使一些人们包括一些家长中产生这样一种想法,某些特殊事业的成功并不一定要怎么念书和学习文化,甚至念书反而有可能妨碍这种成功,像这些成功者成名前就都没有进过大学。

  前不久“超女”黄雅莉曾想放弃高考,又点燃了一场“网络大战”。新东方教育科

技集团董事徐小平写了一篇题为《我支持黄雅莉放弃高考》的文章,认为特殊人才的成功有其特殊的规律,对他们不能用高考来一刀切。而500多评论者中反对的声音占了很大一部分。《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考试频道合作,针对这一问题实施了一项民意调查。在3036名参与者中,有38.3%的人坚持认为,黄雅莉不该放弃高考。

  尽管意见分歧,但的确要承认,还有一种书本文化以外的巨大力量。唐人章碣有一首题为“焚书坑”的诗:“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大致意思是说秦始皇本来大可不必防着读书人的,又是焚书、又是坑儒的,其实最后推翻秦皇统治的刘邦、项羽根本就不读书。我们现在转用这句诗意旨自然不同,但也还是说明一个事实,有一种书本文化以外的力量既能造成古典王朝的更迭,也能使现代社会的个人成功。而我们这里所说的“不读书”主要还是指上学,尤其是上大学,接受比较系统的高等教育。

  社会是应当为各种不同的才能广开其路的。而且,有些特别的、尤其是对身体天赋有特殊要求的才能,其发展和成功的确是不需要读很多书的。甚至即便在以智力的天赋为主、乃至以文字为主要载体的才能中,也存在着有多种明显的差异或微殊。还有的人有比较平衡、全面的才能,而有的人只是在某一方面特别有潜力、在其他方面却特别薄弱甚至无能,甚至有的越是单打一的天才越是偏执在某一方面。人们需要努力认识自身才能的特殊性,而社会也应当为各种不同的才能提供发展条件和成功通道。像过去有些人文学者如吴晗数理化不是很好,但仍能进入大学,最后成为著名的大学教授。又如今天的韩寒、郭敬明等一些80后的作者,他们即便有的没进入大学或最好的大学,而是直接面向读者,面向市场,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是90后蓬勃发展的市场社会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在三十年前几乎是不可想像的。

  但我们还不要忽视一点,姚明、刘翔等都是上海人,郎朗也是父亲辞职专门陪他到北京长期培训。他们中有些人虽然没先上大学,但已经在大都市受了相当的文化熏陶。而要取得这种成功除了要有很高的天赋,还要有良好的训练条件,乃至需要一种比较优越的物质文化和文明的“大文化”的条件。他们也都相当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拜自幼就开始的长期文化熏陶之赐。这和马俊仁多是挑选乡村来的苦孩子组成的“马家军”形成鲜明的对照。那些很能吃苦的中长跑女孩很淳朴,但多不善言辞。而像刘翔、姚明都是在上海成长,自幼多一种相当国际化的都市文化的熏陶,在运动员中就算是相当聪明、有头脑和擅长表达的了,而有些才能的成功、尤其体育、艺术的成功常常是和国际接轨的,很需要一种国际化的才能。

  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大文化”的概念,这种“大文化”的概念不仅是指书本文化,还有各种各样的包括举止、言谈等日常生活的行为和观念等种种文化因素。接受这种文化并不一定都是通过书本,而是可以通过置身和参与其中耳濡目染的方式,且读书也可以采取自修的方式。故我们一方面承认成才有各种各样的道路,尤其是某些体育和艺术人才,不一定都得通过先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但另一方面也得看到,具有一定水准的文化素质的训练还是很重要的,它至少可以大大促进本有天赋的提升。

  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毕竟是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妥的成才和成功的道路。大多数人还是要通过上学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对家长来说,如果你的孩子有非常特殊的才能或潜力,也的确可以考虑走一条特殊的路。不过这的确得非常谨慎,甚至准备冒险。首先你得认清你的孩子才能的性质和志趣,千万不要认错。又由于这往往是家长代孩子选择,责任也就更为重大。在一个成功的郎朗后面,其实可能有许多失败的“郎朗”。这种成功有时像是一场赌博,不仅要依靠天才、训练,大量的金钱和精力的投入,甚至有时还要依靠运气。而且,这样做也意味着走一条比较“单打一”的道路,成功了固然可能是大成功,但如果不能成功,却可能耽误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使其失去平衡的发展。

  从社会方面来说,我们也需要大力改善“大文化”的环境。比如说,农民工的孩子到城里来了,就应当让他们也能正常地享受城里的优越文明,自然地融入到都市的文化氛围中来。同时,我们也应当努力使一种物质和文明条件比较优越的文化向广大的乡村地区扩展,虽然我们也要注意保留和大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乡村文化的精髓。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作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