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首席评论:将民间创新机制导入中小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4日15:36 金羊网-羊城晚报

  □冯苏宝

  古今中外,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进步、专利发明及其产业化大部分都是由中小企业推动的

  这一届的深圳高交会首次开设“个人技术创新展区”,展示“非职务发明”(即个

人发明)产品,这表明深圳对民间创新力量的重视正提升到制度层面。促成这一行动很大程度是缘于这样的现实因素: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和研发设施集中在企业,但个人的创新成果却占有较大的比重,例如在去年2万件专利申请总量中,有四成来自非职务发明。

  深圳的情况是全国的缩影。与个人发明人相比,我国众多的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专利成果却不如个人。在发达国家中,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比例大约为9:1,但我国从1985年到去年之前这一比例一直在倒置。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我国国情特殊,而是科研机构、企业的机制和制度存在问题。

  民间创新和个人发明为什么易于成功,有很多原因可以追溯,但归结起来,主要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机制及其心理因素在起作用,简言之,是敢于冒险,宽容失败和包袱甚轻。对于这个自发的创新群体而言,创新不是一项克日完成的任务,而更多是一种兴趣所在和抑制不住的冲动。他们用闲暇来提升智慧和孕育兴趣,以足够的心理空间来包容探索的后果。一位非职务发明者的自况颇见其道:“对于我们来说,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看一看,时时做个有心人,最终把一些奇思异想转化为实际应用,这就是创新的全部意义。”

  相比之下,身在单位、机构和企业的人员则不太一样,预设而刻板的创新目标往往成为了抑制创造力的精神负担,严格的投入产出关系形成了不敢冒险和害怕失败的心理压力,制度和激励机制难以在群体水平上调适出一种创造精神和状态,反而是不适当地将科研人员导入了重理论成果、重论文而轻专利,追求创新形式而不讲究实效的恶性循环,所以浪费资源,不出成果。在这方面,科研机构和企业越是大型化和正而八经,情况越是典型。

  民间创新无疑是一国之自主创新活动中的一支重要的活跃力量以及创新结构中的基本层次,但从国家战略看,自主创新的主流或主力军还在于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因为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进步、专利发明及其产业化大部分都是由中小企业推动的。近年来,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了国外申请量,职务发明申请量超过了非职务发明申请量,这主要是中小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自觉提高科技创新层次的结果。此外,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较之民间创新还有两大重要优势,一是可以直接对已获专利的发明进行应用和专业化,而不像民间创新那样需要寻找转让对象;二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天然要求,他们迫于生存压力去刻苦钻研和掌握核心技术和技术诀窍,而不像民间创新那样从容为之,可有可无。

  所以,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必须被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自主创新的重头戏,给予特别的关注。在这方面,除了在政策上予以有力支持外,关键还应积极倡导将民间创新的机制引入中小企业,包括导入敢于冒险、宽容失败的机制,营造松弛和利于提升智慧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去展开奇思妙想和大胆创意。此外,要推动中小企业同民间创新力量进行嫁接,建立业内沟通、交流和融入的平台,一方面通过导入民间创新的要素来壮大自己,另一方面,推动民间创新力量从非职业走向职业,由非主流走向主流。

  (日京/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