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征十讲之精神篇 :薪火相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5日15:27 金羊网-羊城晚报

  撰文/新华社记者黎云本报记者郝婧羽策划/孙璇

  伤亡三分之二也要像只拳头

  1934年的湘江血战,为了掩护党中央过江,先期过江的中央红军死守渡口,一颗炸弹投下来,成片的红军战士倒下去,但旋即又有成片的战士补充上来。

  “我们连只剩下7个人,但我们仍然没有后退。”红军战士黄家祥所在的红8军团是长征出发前刚刚组建的,这支一万一千多人的红军部队在湘江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红8军团的番号也永远消失。

  “湘江边的石头上,溅满了红军的鲜血。”那场恶战同样也铭刻在红3军团老兵王道金的记忆深处。和他同时参加红军的两个伙伴,在敌人飞机的扫射下倒在浮桥边上。

  与王道金同村伙伴一同倒在湘江边的还有成千上万红军战士———但是,即便是这样,伤亡达三分之二强的中国工农红军,没有溃散,它仍像一只拳头,勇猛地在向前穿插。

  1936年1月,张铚秀带领的一个营被黔军一个营挡住了去路,大部队全被堵在了后面。张铚秀拿过一支军号,站上一块高地,正对着敌人的阵地就吹响了冲锋号。“我连吹了3遍。当第1遍号音响后,营部和各连的无数支号角,从四面八方一齐吹响。”张铚秀说。

  那是多么威武雄壮的集团冲锋号啊,伴着军号,一个营的红军像老虎一样扑向一个营的黔军,激昂人心又令敌人胆战心惊的喊杀声从不同方向响起。这次战斗只进行了不到半个小时。是役,张铚秀的一个营,不仅全歼了黔敌一个营,还击溃了一个营,缴枪近300支,俘敌100多人。

  “怕?老子是红军,怎么能怕?”脑袋上中了三枪的彭永清这样说。

  亲人生离死别追忆泪洒衣襟

  红四方面军老兵李中权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自己与母亲的最后一面。50岁的母亲得了严重的寒腿病,仍然在两个孩子的搀扶下坚持行军。李中权希望能留下来照顾母亲。母亲已经知道自己无法走出草地,厉声赶走了李中权,甚至没有说一句动感情的话。

  “是妈妈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参加红军的,我们全家人有4个倒在了草地上。”91岁的李中权说起长征,仍然老泪纵横。当忠孝不能两全之时,李中权取了大忠,尽了大孝。1931年,吴瑞山对弟弟说:“走,跟我当红军去,哥哥一定会好好照顾你。”兄弟两人成为了红四方面军的战士。但是,激烈的战斗很快就让吴瑞山多次负伤,最后与弟弟分开了。

  “他是怎么死的我们都不知道。”吴瑞山边讲边流泪。那天他们在倾盆大雨中艰难地前行,已经断粮三天三夜了。突然有个人跑过来问他是否认识一个叫吴绍荣的人。吴瑞山一听弟弟的名字,疾步随来人而去。弟弟躺在草地上,瘦骨嶙峋,奄奄一息,两眼无力地看着哥哥,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吴瑞山大哭,但他甚至连掩埋弟弟尸体的力气都没有,只好把他抱到一棵杨树下,又跟随部队艰难出发。“弟弟没能看到他和战友们打下的江山。”吴瑞山两行清泪盈眶而出。

  

长征十讲之精神篇:薪火相传

  上图:老红军李开友(左)回忆说:长征中找吃的是最大也是最危险的工作新华社记者孙彦新摄

  长征史专家徐占权谈长征胜利的四点启示

  

  坚定的政治信仰就是力量

  人物简介:徐占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大校军衔,长征史权威专家,长期从事长征史研究,出版专著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解读长征》、《长征中的重大战略抉择》、《长征实景记录》等。

  启示一: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正确的理论指导,是长征取得胜利的首要条件。

  徐占权:从长征的全过程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解决了三个生死攸关的全局性问题。一是选择了正确的战略方向,解决了红军往哪里去的问题;二是实施了正确的军事指挥,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三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得到了坚决的贯彻执行,实现了全党全军意志的高度统一。正是因为解决了这三个大问题,才使红军具备了转败为胜的可能性。

  启示二:只有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永葆党的生命力。

  徐占权:红军时期,军队纪律极为严明。在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不进寺庙,不杀耕牛,甚至遇到被杀害等严重情况,也坚持无条件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充分体现了红军“救国救民王者之师”的风貌。同时,红军每到一地,都要开仓放粮,打击地主土豪,废除苛捐杂税,为老百姓伸冤除害。正因为如此,红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最终完成了战略转移。

  启示三:坚定的政治信仰是战胜困难的力量和源泉。

  徐占权:红三军团一个连队饿死了9个炊事员,但是这个连队其他战士没有一个饿死。每打一仗下来,党团员的伤亡比例常常要达到25%,甚至50%。而在红军将领中,更是具备一大批政治信仰坚定,意志顽强的指挥员。朱德参加红军前是滇军旅长,贺龙官拜国民革命军军长,刘伯承早就被称为“川军名将”,叶剑英是粤军参谋长。他们放弃优越的生活来投身革命,丝毫没有夹带任何个人利益,只因为他们都信仰共产主义,都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启示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忠实履行历史使命的人民军队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坚强支柱。

  徐占权:长征中,党领导的红军之所以能经受住了残酷战争、恶劣自然条件和严酷党内斗争等多重考验,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观,是因为红军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长征中,部队经常进行整编,但红军始终以党的中心任务为中心,迸发出一往无前的强大力量。其间所闪耀的军事思想光芒,至今值得我们思考。这当中重要的结论就是,不管是取得长征胜利,还是适应当今世界格局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必须建设一支听党话、跟党走、打得赢、不变质的人民军队。

  长征精神是什么?

  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具有撼人心灵、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历史神韵。

  ———人民网《论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忘我献身精神;敢于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实精神。

  ———长征史专家徐占权

  记者手记:想活下去就能坚持下去

  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70年的光阴隧道中穿梭了26个来回。

  70年,即便是当年的红小鬼,如今也已暮年。对于并不关注红色历史的人来说,他们和所有颤颤巍巍的老人没有什么区别,安静地生活在各个干休所里。“长征”使这些本来已经思维迟缓甚至呆滞的老人,变得敏锐而富有活力———我甚至认为,坐在我面前接受采访的红军老兵们回忆长征已经不需要经过大脑,他们是因为有过长征才能活至今天。

  但是也有例外。

  这个例外便是蹇先佛。这位老太太独自居住在北京一处略显简陋的四合院里,她的丈夫,原红六军团团长、开国上将肖克已经病重住院很长时间了。

  我对蹇先佛说,现在全国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宣传。蹇先佛听了很微弱地一笑,好像这一切与她都没有太多的关系。

  我又问了她一些关于死亡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她的亲人死亡的问题。蹇先佛仍然是很微弱地一笑。

  最后,她轻声对我说:“一个人只要想活下去,他就一定能坚持下去。”

  这句极其柔弱的话极大地震动了我。

  其实,蹇先佛的长征可能比男人们更加苦难,她16岁的亲弟弟死在雪山上,而作为女人,她把孩子生在草地上,但这个苦难的孩子健康成长到6岁时,却又死在日本人的轰炸中。

  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她如此宁静而又坚强?从蹇先佛那里出来,我开始殚精竭虑地去探求精神和意志的作用。

  明知不可为,仍以螳臂之弱,慷慨赴死,难道弱者反而坚强?如果是,这种力量又从何而来?

  进而我的思考开始延伸———我没有停下来去总结———我开始思考一些更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我能做些什么,同样身为弱者,为了逝者和正在逝去的人们,我能做些什么。

  也不知道他们的魂魄在何方,如果仍然没有魂归故里的话,我愿意为所有为民族大义而去的他们招魂引幡———毕竟,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记得他们。(黎云)

  (日京/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