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用法治铺设和谐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5日20:24 大河网-河南日报

  一个事实催人奋进:如今的河南,经济大发展,思想大解放,生活大改善,充满生机与活力,是河南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两个文件令人欣慰:《平安建设实施纲要》、《关于法制教育与依法治理工作第五个五年规划》。

  三个场景让人难忘:

  2003年11月24日,来自安阳的公民冯海全第一次坐在了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室里,和其他19位旁听人一起,听取《省住房公积金条例(草案)》的审议过程;

  2004年中秋,郑州市民孙中富最高兴:苦等了24年,户籍壁垒的松动,使全家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团圆;

  2005年7月27日,扒手李军坐在焦作解放区公安分局的审讯室里,一点也不紧张。因为,现场有全程录像。

  虽仅几个片断,却折射出我省七次党代会以来,越来越人性化的法治环境,越来越务实的矛盾调处办法,越来越安定有序的治安状况,折射出中原大地处处和谐的景象。

  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民主法治既是根本保障,也是本质要求。

  法治环境:彰显人性更公正

  今年7月22日,星期六。

  河南文丰律师事务所的11名律师围坐在一起,讨论《郑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代拟稿)》的起草工作。

  这样的会议,文丰律师事务所已经开过多次,每周六是固定的集体讨论时间。

  记者在发稿时得到消息,历时4个多月的起草工作已告结束。

  长期以来,人大立法通常由政府部门起草,往往会不适当地强化部门权力和利益,影响立法质量。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开门立法、委托社会力量进行法律的起草工作的创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其实,省人大常委会很早就已尝试开门立法,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2003年《河南省高速公路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

  30名平民代表,就高速公路征地补偿、广告牌的设置、路外控制区的大小等问题,3个小时内进行了3轮“唇枪舌剑”的激辩。

  有学者这样说:“开门立法,使公民从法律的起点看到了民意、从公权力的源头看到了民主!”

  推行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普通百姓则享受到更多实惠。

  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提出:十年建设一个透明、廉洁、有限、诚信和高效的法治政府。河南身体力行,越来越多的政策和规章,不再高高在上:

  取消众多的审批项目,还政于民:仅2005年夏,省政府一次就取消了行政审批项目22项,下放管理层级的审批项目4项,由中介组织自律管理审批项目7项。

  出台具体措施,便民利民:城市户籍门槛一降再降,出入境条件一再放宽;连60岁的老人,今后也可领驾照,开车兜风……

  执行难,影响法律尊严。

  省委省政府痛下决心,于2005年在全省刮起了一场“执行风暴”,至今年10月,全省已有10万件案件得以执结,结案标的154个亿。

  佘祥林、胥敬祥案,使司法不公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河南司法领域积极探索,寻求公平正义:

  “有罪则判,无罪放人。”从2002年起,我省展开“清理超期羁押”行动,8900余名超期羁押人员无罪释放,与家人团聚。此后两年,我省检察机关连续两年实现了全省无超期羁押。

  同样还是保障人权,2005年3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在我省焦作市解放区,进行“侦查讯问中律师在场、录音、录像三项制度试验”。

  今年3月,我省检察机关在讯问职务嫌犯时,已开始推行同步录音录像。

  省人民法院则宣布:7月1日起,全省所有死刑二审案件,全部开庭审理,且要全程录像。

  这些举措和探索,使司法更透明,彰显了法律的公平、公正。

  今年8月,出台《关于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工作第五个五年规划》,提出了5年让“70%以上的百姓普及法律知识,80%的群众满意法治环境”的目标。有理由相信,我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会越来越感受到民主法制带来的和谐和幸福。

  矛盾调处:维护利益顺民心

  民心顺,百业兴。然而,有资料显示:2004年上半年,我省县级以上党政信访部门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多达40.8万件(人)次,上升25.9%。

  面对严峻形势,省委决定,派4万干部走出机关,带案下访。

  同时,开始从制度上探索破解对策:

  推行信访工作党委政府责任制。仅2005年一年,全省就追究信访工作失职、渎职责任单位871个,其中一票否决52个单位,撤职或免职干部53名。

  淡化量的考核,强调要解决问题,把信访问题的立案率、结案率和结案后稳定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信访量居高不下的公安机关,率先启动了大接访:

  听着上访群众辛酸的上访经历,看着一个个充满企盼的眼神,首次厅长接待日上,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秦玉海三次动情地向群众道歉。

  此后一年,我省公安接访数量、办结数量、办结率、停访息诉数量、停访息诉率五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一直被称为“告状王”的宁陵县农民李新元,给省公安厅厅长写信,要为给他抓到伤儿真凶的县公安局局长请功。

  随后,我省检察、法院、监狱等部门也争相开门接访。

  其实,在全省各地,也都在积极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路子。

  如商丘市,将乡镇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民政所、土管所的力量进行整合,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构建了“大民调”机制,使97%的矛盾成功化解在基层,被誉为解纷息争的“金钥匙”、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义马市,创新理念,构建以群众工作局为龙头、以群众工作站为纽带、以群众工作室为基础的群众工作网络,建立群众工作日和领导全日制接访制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使矛盾集聚点的信访局成为“群众之家”,实现了由“堵”到“疏”的转变,中央考察组在调研考察后,大加赞赏。

  2005年5月1日,新修订的《信访条例》颁布实施,使我省的信访工作进一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初步形成。信访量急剧增多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省委书记徐光春说,当前,河南已进入“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交织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社会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他强调,一定要创新群众工作理念、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抓源头、着力减少矛盾;抓疏导、着力缓解矛盾;抓结果、着力解决矛盾,切实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确保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治安:安定有序保和谐

  两年前,河南命案多发,破案率始终徘徊在60%至70%。杨新海、黄勇两起恶性案件的曝光,更使河南治安雪上加霜。

  没有安全和稳定,就没有发展!

  省委省政府及时决策,决定打一场命案攻坚战,提出了“力争命案必破,挂牌全破”的目标。

  2004年2月3日,在省公安厅局处长会议上,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秦玉海向全省公安人员发出了动员令。

  身处这场攻坚战的最前沿,省公安厅成立指挥中心,24小时值守;划分战区,领导包片;所有新发命案,一小时内上报;9名“命案侦防领导小组”成员,定期碰头,会诊疑难案件。同时广布督察,一年中有6位行动不力的公安局长被免……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两年时间,河南即实现了从重特大案件连发到恶性案件“零发案”的转变,从民众评议的倒数,到群众安全感调查的第一的转变。

  记者发稿时得知,截至10月10日,全省命案侦破率达到94.47%,比去年同期的91.73%提高2个多百分点,再创新高。“十一”期间,河南发生的11起命案全部告破。

  “能破案是公安机关有本事,确保一定范围内少发案、不发案,那才是大本事、真本事。”2005年春,根据全省治安特点,我省适时调整了打防重心。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全省开展的平安“零发案”村组、楼院、基层单位创建活动,至当年底,就有30012个村、60035个居民楼院、197868个基层单位实现了“零发案”,分别占其总数的58.74%、81.37%、91.02%。全省各地十类可防性案件总体下降33.2%。

  “发展是硬道理,平安稳定是硬任务;经济发展是政绩,平安稳定也是政绩;经济发展是大局,平安稳定也是大局。”实践,让河南各级达成了共识。

  2006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维护大局稳定的纲领性文件——《平安河南建设纲要》。

  《纲要》改变了过去单纯就稳定讲稳定、就稳定抓稳定的做法,从更宽的视野、更广的领域、更大的范围来审视、谋划和部署社会稳定工作。它不仅有政法、综治内容,而且有安全生产、社会保障、就业安置、环境保护、信访工作、基层组织等内容,把凡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和问题,都考虑并纳入了《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奋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们相信,在《纲要》的指导下,河南的平安建设将取得更大成就,一个富足、和谐的中原正在迅速崛起。②13

  □本报记者阙爱民张建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