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穷人银行”的启示(财经记事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01:32 人民网-华东新闻

  从27美元的贷款艰难起步,发展成为拥有400万借款者(96%为妇女)、1277个分行(遍及46620个村庄)、12546个员工、40多亿美元贷款总额、还款率高达98.89%的庞大银行网络,由尤努斯博士创办的孟加拉格莱珉银行颠覆了“不向穷人借钱”的法典,帮助数百万人成功脱贫。尤努斯因此荣获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1976年,尤努斯自己掏出27美元,分别借给42个赤贫村妇,让她们购买竹子作为原

料制作竹凳,然后直接到市场上出售,以减少中间环节。靠着这点钱,这些村妇摆脱了“契约奴隶”的身份。此后,尤努斯开始试验在农村最贫穷的妇女中推广小额贷款,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专门为穷人提供借贷服务的银行。至今,这一模式已经在全球60多个国家得到推广。

  尤努斯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打破了借贷必须担保和抵押的传统,通过营造相互制约和帮助的组织,保证穷人的信用,并且实现了银行自身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走在改革路上的中国银行业来说,尤努斯的成功值得深思。

  首先,银行的市场化并非只有“做大做强”一途。从几大国有银行上市,到股份制银行纷纷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国内银行改制走的都是“国际化”的道路。随之而来的就是定位于高端市场的“同质化”经营和日益蔓延的收费服务。而最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却成为被忽略的大多数。本来应该为广大农户服务的农业银行系统也难逃这股潮流的挟裹,在乡村的网络日益萎缩,不仅无法满足巨大的农村金融需求,亦使自身改革陷入困境。

  不能一味责怪银行“嫌贫爱富”,对民间金融机构的压制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由于管理成本较高,大银行去偏远乡镇布点未必具有经营上的优势。而植根于民间的“草根”金融机构,则可借人缘、地缘的便利,提供贴近而便宜的服务,填补现代信用体系不能顾及的空白。因此,制定更加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发展,才可能形成功能完备的金融市场。

  在这方面,国内已经有成功案例。浙江商业银行是我国小额信贷的试点银行,为当地小商小贩提供平均5万元左右的小额贷款,虽然小额贷款的利率高于市场,不良贷款率却远低于企业贷款。

  其次,金融模式创新必须植根于对客户的服务中。

  尤努斯的成功在于,作为一个美国的经济学博士,他并没有照搬教科书上的金科玉律,而是在实践中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国内银行对于“与国际接轨”的理解,不应该局限于技术系统和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而首先是为客户服务意识的真正确立。也不要抱怨国内的信用体系不健全、市场环境不完善,银行有责任在服务中培养客户的信用意识。

  由于流动性过剩以及楼市波动影响,中小企业贷款已经成为许多国内银行下一个业务发展重点。服务对象的转变,必然会带来服务模式、管理流程的转变,符合国情的金融模式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建立起来。

  对于“穷人银行”的成功,我们不应只停留于道德的嘉许,更要探究其成功背后的模式。

田 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