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络通缉”不能没有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01:41 青岛新闻网-青岛早报

  近日,一条名为《忍辱生下孩子,奢望宝宝能见父亲一面!》的帖子,在某网站获得了相当高的点击率。发帖者是一位叫“意悠然”的女子,她叙述了自己和一名男子认识、同居并怀孕的过程。但在孩子出生之后,这名男子却突然消失了。“意悠然”在遍寻无果之后,选择了“网络通缉”。

  这种“网友自发聚集起来对道德罪行进行调查并执行处罚”的“网络通缉”,最近

很时髦,无论是“虐猫事件”、“牙疼妹妹事件”等等,都显示了网络的巨大威力。凭一点蛛丝马迹,就能把某个人从犄角旮旯里找出来,俨然就是“网络警察”;对于“缺德者”口诛笔伐,用舆论让人“身败名裂”,俨然就是虚拟的“道德法庭”。

  “网络通缉”的确在一定层面上开辟了一条维护社会公德秩序的“另类”通道,这种做法如果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用合法的方式,弥补法律法规的“瑕疵”,也不失为一种构建道德体系的有效方式。但现在的问题是,“网络通缉”运行中出现了偏差,成为了“网络暴力”。在“牙疼妹妹事件”里,42岁的章甫前被无辜卷入“网络通缉”,其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被公布,他的一个女性朋友被说成是他的情人……

  对于“网络通缉”,法律不能无视,应加以理性的引导和规范,制定出相应的“游戏规则”,让网络世界中“法官”们先在现实世界中审一审自己。韩 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