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赵县千年古城墙伤痕累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01:48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王俊栋 李保健

  “漫漫杀气飞,滚滚征尘罩”,见惯了刀光剑影的赵县千年古城墙曾像县城其他古代文明一样,那么璀璨夺目。几经历史的冲刷,1986年,饱经沧桑的古城墙被政府定为县级文保单位,但个别拿祖宗遗产不当回事的人却完全将其当成了一大块不值钱的土疙瘩,肆意挖土破坏,致使这道残存的古城墙只能在现代“文明人”的铁铲下痛苦呻吟。

  ■千年古城墙风光不再

  早在公元969年,根据宋太祖诏命,赵州(赵县)城池得以扩展,据明隆庆《赵州志》记载:赵州城“周围十三里,阔八丈,高三丈,垛城高四尺……濠阔十丈,深十尺,绕城四周有水汪洋。规划宏阔,屹然为畿南重镇。”从这段描述,不难想像古城墙当年恢弘的气势。然而,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赵县时,眼前却是一片残破景象。

  上午10时左右,记者登上残存的赵县南城墙西段,此时四周雾气蒙蒙,微风轻拂着城墙上落寞的荆棘和野草。长约300多米的城墙到处都是豁口,远远一看,遍布疮痍的城墙时断时续,像一位饱经沧桑老人的牙齿,参差不齐。经过时间的洗礼,宽阔的护城河没有了水波潋滟的美景,只剩下一道干涸的沟床,四周长满了没膝深的野草。那些“遍种红莲,垂柳翳翳,夏日荷香拂拂,游鳞喋喋”的胜景只能在想像中出现了。心里落落,只有远处若隐若现的田地、沟渠依然透露着这里曾经的繁盛与兴旺。

  ■城墙呵护了赵县百姓

  据《赵县志》载,直到“1935年夏,苗作新奉尧山专员张清圆命,县内村民分段补修城墙残处,清淤加浚护城河”。在城墙附近居住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其父描绘的县城美景他记忆犹新。那时,城墙根基尚在,高大的城墙四周有水围绕,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夏日的傍晚,护城河四周到处都能听到一片蛙叫。河岸上经常有一位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的老人在岸边石头上抱膝而坐,也像岸边的景物似的。

  老人说,直到1949年,城墙旧基依然保护完好,古城墙不仅在历史上是赵县县城的一道屏障,1963年赵县发生特大洪灾,他清晰地记得是城墙保护了城内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老人告诉记者,1963年8月,特大洪水冲击西门城墙,部分地方塌陷严重,县城岌岌可危,随时面临被水淹没的危险,经全城人打桩抢修,加固城墙,大水始终被挡在城外,城内人们才逃过一劫。老人说,此后没多久,人们似乎忘了城墙的功绩,对其肆意毁坏,历经千年磨砺没有倒塌的城墙在现代人手里被破坏得面目全非。

  ■遍身疮痍话凄凉

  从城墙上下来,记者沿墙西行,夯土墙壁上到处都是掘土机铁铲留下的痕迹。附近居民说,这些印迹都来自附近工地,为节省费用,工地在用土时就会就近取材,挖掘夯土使用。

  “20年前,尽管已经残破,但保存下来的城墙依然坚实牢固,而又不失美观庄严,风范犹存,透过遗迹,老城墙的规模和气势依稀可见,人们能从中看出赵县人民创造的辉煌文明。”老人告诉记者,这些年,尽管文物部门在墙基下立了“禁止破坏文物”的牌子,并且在部分地段开始围栅栏,但是其他地段城墙损毁的速度却像和时间赛跑,照这样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人们只能通过县志里文字的描述去想像昔日恢弘老城墙的样子。

  就此,赵县文保部门一位负责人称,尽管加大了管理力度,但个别人还是趁工作人员不注意在城墙上挖土。目前,文保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加强管理的措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