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心理健康咨询不适合广场科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03:50 东方早报

  医生们走上街头免费为公众义务咨询,这本该是受人欢迎的好事。不过今年10月10日的世界精神卫生日,设在上海市南京东路步行街的心理健康义务咨询现场却“门可罗雀”。(10月11日《新京报》)

  遭受“冷遇”暴露出的是传统的广场科普形式不适合心理健康这种涉及个人隐私的疾病———这是一种“文化冷场”。在目前社会文化

对精神疾患尚存偏见、歧视的情况下,在大庭广众之下咨询心理健康问题,就有泄露个人隐私、被人怀疑有精神病之嫌,人们心存迟疑、观望却步,也就是自然的了。

  公益性的“广场科普”是我国进行有关知识普及、传播咨询的传统,它具有强烈的“场面效果”,引人瞩目并颇受一些政府部门的青睐。但这种热闹的敞开式科普也有“缺陷”,对于涉及隐私性的知识和问题,其往往陷入预想不到的“文化冷场”,艾滋病预防、避孕套使用等广场式的街头传播往往受人冷遇就是如此。主办者还往往把这种问题归结为公众健康意识或科学素质问题。殊不知,科普也要有文化、道德意识,尊重个人私密或者隐私的权利。

  所以,即使一些国人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相信心理咨询、治疗能够消除疾患,对于隐私泄露的恐惧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令其对心理咨询望而却步或难以真心接纳。最近进行审议的《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草案)》专门规定,泄露精神疾病患者隐私最高罚3万元,这一方面说明了卫生部门保护精神疾患者隐私的决心和力度,但也显示了隐私泄露的问题依然严重,而公众对精神病的“理解”和认识更远远不足。

  所以,有必要把涉及个人隐私的公益科学咨询现场,更多的转移到电话热线咨询、专家电视讲座解答、网上咨询的形式上来,让公众“隐身”地与医生、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这些传播形式虽然没有广场科普的“场面效果”,但对于患有心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的人,却是充分尊重个人隐私的必要之举,其效果无疑会更好。

文 李万刚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 962288 或 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