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特别策划:当心与心相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09:06 人民网

  1999年3月18日,大木乡干部难忘的一幕。

  这天,数百名群众集聚到乡政府,骂干部,砸牌子……

  老百姓咋就这么恨干部?而头一年“还乡”时,37个乡干部到任,老百姓是放着鞭炮像迎接久别的亲人一样迎接他们的,说:“8年啊,终于把你们盼回来了!”

  这话听上去,使那些刚组合拢来的当时还不怎么情愿的乡干部们有瞬间的激动和崇高,而迈进那近乎危房的办公大楼时,他们看见,走道里站满了抱着铺板搂着铺盖的村民,那场面使这些年轻干部们,想起了小时看的电影,大家心里有一种被唤起的庄严感。

  次日,空空四壁的办公室里,召开了大木乡第一次党委会,书记黎兴平说:“我们要使出看家本领,让这些百姓富起来。”

  此后半年,他们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夜夜睡硬板铺甚至板凳,天天下坎上坡……然而,事情的发展与他们的努力和想像背道而驰。

  他们进村,“哐当”一下,老百姓把门关了。甚至有孩子冲他们喊:“农机干部吃鸡蛋,计生干部吃扁担,乡村干部去你妈的蛋。”

  其实,来之前,他们就知道,这里盛行三股歪风:乱砍乱罚风、计划超生风、邪教迷信风。群众用钱基本靠砍树,有林业站职工阻拦,曾遭暴打,还有一回,连派出所所长腰间的枪都被抢了……一个个听来的故事,于黎兴平等乡干部来说,真是天方夜谭,而这次,他们终于领教了大木老百姓的厉害。

  我们来时,老百姓是欢迎的,那后来工作在哪儿出问题了?大木百姓在想啥?我们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满意?黎兴平在苦思中豁然明白,他们太急功近利了,那些在大木根深蒂固的问题,要想在三五个月内来个彻底改变,是根本行不通的。

  想明白了,干部们就有了信心有了思路,他们决定用实际行动换得老百姓的心,让老百姓自己去转变。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仅有的20万元开办费用来打通大木的出境路。全乡37个干部总动员,齐上阵,每一个干部不仅要负责组织一个组修路,还得完成“自留地”。不管官大官小,年长年少。刚出来的5个大学生,男男女女,都热火朝天地扛着工具修路去。农忙了,干部群众一道干农活。从没做过农活的,在家还是孩子的小伙子大姑娘们,都跟农民伯伯学做农活。农闲了,他们就去修路,抬石头、挖土……手肿了,脚破了,累得晕倒了,偷偷哭了……

  在这条路上,脸上结冰的群众露了笑脸,打趣说:“毛主席的干部回来了。”

  随着28公里长的机耕道蜿蜒延伸,大木乡老百姓的心胸也在变宽。

  第二件事是土井二组的土地遗留问题。1995年,焦石电力公司在该组征了10亩地修电站,电站修好了,土地征用费却长期得不到补偿。于是,农民用电就不交钱,而不交钱,电力公司就断电,断了电,农民就闹、就上访,矛盾演变得十分激烈,最终,谁来调解,百姓轰谁。

  此事相当棘手,但不能不解决。工作组来到土井二组。看见村民在田地里干活,走上去帮一把,一边干活一边搭讪:“老乡,我们是来解决你们用电问题的。”“想哄我们嗦,没门!”村民只顾做自己的活,背着身子不搭理。晚上登门,屋里的灯,一敲就熄,远处,还此起彼伏传来关门声。“老乡,开开门吧,我们真是来听听你们的心里话。我们一定要让你们用上电。”……掏心的话和庄严的承诺,终于打开了一个个村民的心扉。老百姓打开了话闸子:“都说我们是刁民,我们刁吗?白白占了我们的地啊!”“一次一次地哄我们呀!”……几年来的怨屈和愤激,在一夜间全吐了出来。

  工作组欣慰了,最后,他们达成一致意见:推举5个村民代表,与乡干部一同与焦石电力公司协商此事。经据理力争,电力公司补偿了村民土地费用,村民的电价每度0.21元,比其他村用电便宜多了。

  这两件事的解决,融了大木老百姓的心。农民感动了,被感动的农民情怀如山。

  2001年9月,大木修路,如火如荼。70多岁的吴大发家分得15米长的任务,吴大爷在福利院做事,老伴体弱,就叫回了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兄弟俩年轻有力气,干活比别人快,一个多月时间,就啃下了高高的石坡,路修得平平整整,眼见就剩三五天的活了。10月11日,天还没亮,哥哥吴仁权叫醒弟弟,带着饭菜,披星戴月出发了。但,就在这天下午,吴大爷的这个20刚出头、还没来得及找媳妇的儿子在排一个哑炮的时候丧生。

  吴大爷听到这消息时,还在福利院干活。他傻了,任乡上干部把他拽上摩托车飞到现场,活生生的儿子被裹在白布里,他的胸腔里发出嚎啕声,与其说是在哭,不如说是一头受伤老狼的惨嚎……而他同样年老的妻子,听到消息,当场昏倒在地。

  乡领导的心沉沉的,一边追悼死者,一边抚慰生者。他们的心悬着,担心这事不好处理,更担心老百姓对修路有意见。

  然而,第二天,吴大爷就带着家人,默默地,让青山埋了儿子,连亲戚都没通知。一如他当时预料的,事后,亲戚们埋怨他数落他,怨他傻,将一个儿子白丢了。吴大爷只低头无语。

  乡上对吴大爷感激不尽。他们决定接过吴大爷家未修完的路。没想到的是,他们扛着工具来到修路现场,看见了吴大爷苍老的身影,这个孤独的老人正专注地在那片失去儿子的土地上一锄一锄挖着土――

  干部们面对青山伫立,集体在感动中失语。

  心,就这样贴近了。干部下乡,遇见什么帮忙做什么,边做边与群众唠叨家事;骑摩托车上路,捎老百姓一程,带一下肥料粮食。乡里还成立了一个民兵应急分队,专门跑老百姓的急难事。

  而今,大木的老百姓离不开干部了。周乡长说:“最喜欢群众一见面喊的那声‘我们的周乡长来了’。”干部舒伟说:“现在最看重的称谓是百姓称我‘舒同志’,巴适!”

  (《当代党员》授权人民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