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土工人”李火生刷新国际造船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10:00 南方日报

  只有初中文化却成长为广船技术骨干,客户下订单技术带队就认他

  “土工人”李火生刷新国际造船标准

  人物档案

  李火生,男,1967年出生,一个从广东山区走出来的初中毕业生、一位普通的外来劳务工、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造船事业部工人,在造船“心脏”——机舱完成了从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的农合工到知识型、技能型工人技师的剧烈嬗变。

  自入厂至今,他负责并参与建造万吨级以上的船舶近100艘,在参与“亚洲第一船”的建造时立下了汗马功劳。近几年来,李火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先后为公司创收节约1000万元以上,在广船二十年的工作里,李火生在技术上树立的优质品牌和创造了无数骄人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个人”、“公司十大杰出员工”、“公司最佳员工”、“优秀见习生导师”、“广州市劳动模范”、“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光荣称号。

  一艘化学品船的机舱里,温度高达40℃,浓浓的机油味道夹杂在机器的巨大轰隆声中,在不足1平方米、只容半躺着摆弄设备的“工作室”,李火生穿着长衣、长裤,半躺着摆弄设备。他衣服上满是油渍,额头满是汗水,刚刚换的口罩,没多久就湿透了,他熟练地从衣袋掏出另一个戴上,把湿透的那个放进衣袋:“在衣袋里,口罩过一会就会被烘干了。”

  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这位在办公室尤其在媒体灯光下总低着头或偏离镜头、在机舱里却百般灵活的造船技术工,经常一呆就是连续几个小时或是近整一天……

  “土办法”创下中国造船工人的“品牌”

  1986年,作为来自广东龙门山区的农合工,李火生揣着初中毕业文凭被师傅带上了巨轮的“心脏”部位——机舱学当一名管工。仅有初中文化,学艺并不轻松,但李火生相信“勤能补拙”。而正是凭着这股子对技术的热爱与顽强刻苦的钻劲儿,他不到4年便全面掌握了复杂的造船管工与钳工等相关技术,成为一线工人中的佼佼者。

  如今,包括国际“船东老大”马士基在内的所有广船造船船东,每次造船订单都指定由李火生带队。但在几年前,与国际船东合作却是另外一幕。

  1998年,广船国际与世界知名航运公司马士基集团开始合作第一艘3.5万吨级成品油船建造,这也是这家“华南造船老大”首次承建成品油轮。该船的液压系统工作要求非常高,由于当时企业的施工设备还比较落后,船东从施工安装到调试对工人们的每一步操作都表示担心,现场“NO、NO”之声不绝于耳。

  设备的匮乏与船东怀疑的目光,令李火生他们深感压力重重。尽管李火生此时已拥有10多年的船舶建造经验,但毕竟还是首次接触如此复杂的造船工艺。

  由于船东为自身利益着想,尽可能地安排最大空间用来运货,而把机舱的供油、燃油部分空间设计得非常狭小。李火生发现,在平时情况下,船东的设计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在海上同时出现船只纵摇与横摇时,工人将无法到达供油、燃油部分工作。

  有人劝李火生:“别多事,按图施工就够了”,但李火生二话不说,按自己的想法画了张草图,跑去跟船东沟通。船东用相当怀疑的眼光看着他:“难道你不知道我们的图纸是几十个世界知名的工程师设计的?难道你不知道我们公司的设计就是世界权威标准?”

  李火生有条不紊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船东一句话也反驳不了,只能说:“那你们弄个模型来看看,记着,我可能下一秒钟就推翻你的想法!”

  但直到现在,那位船东也没能推翻李火生的想法,相反,马士基集团从那时起,所有化学品船的机舱都按照李火生的设计进行建造,而世界上其他知名航运公司发现马士基机舱设计的变化后,也纷纷效仿。

  从“NO”到“YES”,李火生创造了一个中国造船工人“品牌效应”的奇迹——“交给李火生班,我们放心!”

  屡破技术难关为企业创逾千万元效益

  李火生为公司创造的经济效益同样是十分惊人的。

  2002年,为了解决困扰造船人多年的船舶主机滑油串油“瓶颈”,公司方面成立了“QC小组”。李火生根据自己十多年的生产经验,提出了船舶管路清洁串油新工艺和技术处理方法,将串油周期由原来的40多天控制在半月内,创下华南地区造船业最佳纪录,从而大大缩短了船厂的码头建造周期,仅每条船所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达140多万元人民币。他们班也因此而获得了“全国优秀QC小组”的光荣称号。

  类似的“壮举”数不胜数。有人统计了一下,近年来,李火生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人的技术,带领班组人员千方百计为造船行业的技术革新和难题攻关不遗余力,先后为企业节约和创造了1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中学生”带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

  对同事而言,李火生既是师傅,又是朋友。作为一名技术主管,他总是要求别人应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对于一些复杂的工艺和安全性要求极强的工作,他的工作习惯就是自己首先“进入状况”,在吃透了文件要求并敲定最佳施工方案之后,再亲自演示给同伴或新来的工人们应该怎样去做。

  由于长期从事机舱作业,空间窄小,环境闷热,工人们时常须钻进不足1平方米的舱内半躺着操作。对此,身临其境的李火生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工艺改进,为大伙儿尽可能创造一个好的工作条件,尽最大限度减轻工人们的劳动操作强度。

  “他不会花言巧语,但他懂得什么才是对兄弟们最好的关心和爱护!”曾经与李火生同班组共事多年的冯课长动情地说。

  年轻技工肖志明对笔者说,他迈入职场人生遇到的第一位工人师傅,就是传说中充满人格魅力、“武功高高在上”的李火生。他说:“李师傅谦虚谨慎、毫无保留的做人做事风格,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带徒方式,令我终身受益!”

  十多年来,李火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所在的班组,先后带徒几百人,带出了一支“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而在李火生的影响下,这个被喻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的每一位成员,除了“顾客是上帝,质量是生命”外,满脑子里牢牢紧绷的还有这根永不松懈的“节约弦”。

  然而要紧跟世界先进造船技术的发展步伐,李火生更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更清醒地意识到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充实知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李火生现正在进修大学的轮机专业。为了突破与外国船东沟通的语言屏障,他靠跟儿子学英语单词、苦练口语,再加上他标准的专业动作达到了和客户交流的目的。

  在采访中,李火生对媒体说得最多的一句是“我仍把自己当成一名初中生,仍然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这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而已。”

  本报记者陶达嫔实习生杜敏通讯员粤宣姚文军陈佳南

  图:

  李师傅谦虚地称自己为“中学生”,但在厂里,他是重要技术骨干。杨凯梁维春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