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足球江湖"引发的"池鱼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11:11 云网

  黑哨假球猖獗,砍砍杀杀不断,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足坛,如今终于沦为一处令人惊而躲之的“足球江湖”了。10月13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血腥味日浓的绿茵赛场,令中国各地的足校处境日渐尴尬。如今,全国足校杯参赛队已从先前的50多支萎缩到眼下的10来支,全国足球学校的总体规模更是从当初的3000多所锐减至现在的不足300所。昔日中国足校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恐怕将一去不复返了。而“足球江湖”引发出的“池鱼效应”,如今已暴露无遗。

  绿茵上血腥事故频发,球员中流氓习气横行,让一些曾经把足球当作人生梦想的球员都以当职业球员为耻了。而中国足协青少部提供的资料显示,86年龄组在中国足协注册的小球员人数为380人,88年龄组的注册人数是234人,90年龄组的注册球员是182人。3组呈明显递减势头的数字,更是把中国足球后备力量萎缩的现象诠释得明明白白。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国足协对全国各级足球联赛赛事的监管乏力,以至于中国足球在球迷心目中的形象也一天天堕落乃至崩毁,而由此引发的绿茵血腥事件更是层出不穷。于是,令人不堪的“足球江湖”难免引发出一系列的“池鱼效应”,使得与中国足球相关的人群和产业都受到不少的负面影响,抑或是毁灭性打击,便也在所难免了。

  当然,由中国足坛纷乱不堪的低靡形势而引发的“池鱼效应”,从另一侧面讲,也未必不是一种来自足球行业的自我反思或理性回归。在中国足球刚刚步入市场之际,足球不光成为中国足协官员一味追求光耀其足协门楣和扮靓其头上乌纱的怪胎,更成为许多地方党政官员追求自身政绩或实现功利的载体。在这种由各式官员热衷上下其手的中国足坛,其所标榜的市场化程度中便不知被注入了多少的水分。故而前些年社会上所展现出的足球热中,本身就潜伏了太多的浮躁和荒唐,而这些浮躁和荒唐,不仅表现为一些地方党政官员以打造城市形象的名义直接插手足球俱乐部事务,更表现为一些适龄少年为足球而放弃了学业,直至放弃了知识和文明。在这样一种龌龊不堪的足球环境里成长起来的足球队员,他们成为今日“足球江湖”或血腥绿茵场上的主角,又有什么值得吃惊或奇怪的吗?

  所以说,眼下由“足球江湖”引发出的“池鱼效应”,无论是对于中国足坛而言,还是对于未来的中国足球事业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起码它有助于漂浮在“足球江湖”或血腥绿茵之上的功利性尘埃尽快落定,更有利于中国足球的所有业内人士真正走向自省、自律和自强之途。作者:周士君

  责任编辑:一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