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人民作家”何必追求学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06:00 光明网
魏英杰(杭州编辑)

  按照这种简单升级(多了个硕士学位证书)的“人民作家”培养模式,除了为相关机构带来经济效益,为社会增添若干光鲜却无用处的硕士以外,不仅距离人民作家甚远,更与作家这个称号毫无一致之处。

  早些时候,复旦大学就提出明年将创办文学写作硕士点,如今却被上海作协先行一步——由上海作协和上海社科院合作的首届作家研究生班报名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录取名单

将于近日公布。(见10月8日《东方早报》)这意味着国内首批“硕士作家”即将展开破冰之旅,上海作协由此也成为“作家市场化”的先行者。

  对于作家究竟能否通过大学(或专业机构)培养?办班者的答复是:开班不是培养作家,而是为作家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并且从中发掘未来的名家。同时却又强调,这是为了“培养一批为社会主义文学服务的人民作家”。这样的回答确实十分专业——既避免与公众想象中作家的定义相冲突,又为开班-收费-授课-颁学位等一系列文学市场化行为构建了合法性基础。

  虽然没有详尽、权威的统计数据,不过我相信作家在成为作家之前可以是一名工人、军人或者教师,恰恰未必来自作家培训班(成为作家后接受“培训”又是另一回事)。这是由作家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大致来说,作家关怀的是人的命运、社会的境况,这就决定了作家的“来源”具有多元性。事实上,有志于成为作家的学子大量涌进大学中文系,结果在“专业训练”下成为真正作家的人反而寥寥无几。学院或者可以提供文字训练与阅读技巧等基本功,却很少有学院敢于承诺培养作家,以及提供作家水准的学术评审机制。所以,敢于开办作家研究生班——如果确实是为了培养真正的作家——即便不说有违作家“生产机制”,也需要承担足够高昂的道德风险。

  当然,培养“人民作家”可能是一个例外。因为,作为作家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作家”的定位十分明确,其所承担的写作责任(比如“为社会主义服务”)也丝毫不含糊,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有志于成为“人民作家”,的确需要通过专业训练以熟练把握创作的方向、原则以及方法。基于此,我认为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反对上海作协开办作家研究生班的做法。

  但与此同时,至少有两个问题足以让我们怀疑作家研究生班的目的(即培养“人民作家”)的纯粹性。第一个问题是:培养“人民作家”为什么非得与学位挂钩?显然,其中存在着严重的认识误区。因为培养“人民作家”的根本目的在于掌握“为社会主义文学服务”的情怀和写作技能,而硕士却是一种学位,一般与学术资历或求职手段挂钩。直接地说,硕士并非人民作家的必需品,既然如此,其办班目的就并不纯粹。

  第二个问题与作家研究生班的培训方式有关。据报道,在这个研究生班的教学安排中,生活体验与实地考察部分占全部课程的45%.作家当然要对生活与现实有所体验和感悟,但是这种为了写作的“体验”,这种居高临下的“考察”,其所获得的感悟又有多少真实性?这种通过填鸭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民作家”,最终能否真实地创作出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的作品,恐怕也很值得怀疑。

  由此可见,办班者如果不是掩饰真正的办学目的,对其利用自身资源进行市场化交换的行为崇高化,那么只能说是其在某些方面(比如以这种形式来培养“人民作家”)缺乏与时俱进精神,而在另一些方面(比如追逐自身利益)又太过“与时俱进”。只不过,按照这种简单升级(多了个硕士学位证书)的“人民作家”培养模式,除了为相关机构带来经济效益,为社会增添若干光鲜却无用处的硕士以外,不仅距离人民作家甚远,更与作家这个称号毫无一致之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