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中部城市的招商“生意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07:18 红网-湖南日报

  新华社记者 苏晓洲

  动辄邀请海内外数千人“赶集”,“零地价”提供大片土地和“办厂营商,凡事好商量”,是时下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三大“法宝”。但湖南省中部老工业基地湘潭市高新区2004年办起的“德国工业园”,3年来年会规模却越办越小,占用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每年还把大批项目拒之门外,但这并不影响工业园的名气变得越来越大,投资和入园的企业越来越

多。湘潭如此选择性招商,得远大于失。湘潭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硕科介绍说,“德国工业园”这个地方性工业园区不仅吸引了国内外大批高科技、高效益、环保型的企业,也受到了国家和湖南省关注。

  会议越办越小

  今年10月19日,第三届中德(湘潭)企业投资与贸易合作大会将在湘潭市召开。湘潭市委副书记余爱国日前告诉记者,届时有国内外180人与会。

  而去年“中德大会”有700多人参加,2004年则有1000多人参加。主办方要包下几个宾馆,动用数十辆豪华大巴,代表出行,要封闭城区几条路。

  “中德大会”规模“缩水”得益于“以商招商”。湘潭市市长彭宪法介绍说,政府鼓励依靠德国商人、经济界知名人士,为工业园充当“洋拐杖”(引资中介)。

  19日将参加“中德大会”的德国HTM公司董事长克莱勒认为,对于很多德国人来说,中国遥远而神秘。“但我们受湘潭市政府之托在德国北威斯特法伦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使湘潭成为在德国比较知名的中国工业城市。”得益于“洋拐杖”的信誉和人脉,“德国工业园”2年来引进资金41.8亿元。

  土地越用越少

  湘潭市人口稠密,且在湖南14个市州中面积最小。湘潭市委、市政府在实践中认识到,靠挥霍土地资源招商,是“吃祖宗饭,断子孙粮”。为此,他们努力控制“德国工业园”每个引进项目的用地规模,强调“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强度”。已引进的25个项目中,投资19.8亿元,用地只有1130亩。今年湘潭再次紧缩用地,引进13个项目投资22亿元,但用地不到800亩。

  门槛越来越高

  上个世纪,湘潭市烟囱群冲天的“红龙”“黄龙”,排污口直冲湘江的“黑龙”是一道特殊的景观。

  汲取历史教训,湘潭市提出要建设高效、环保、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德国工业园”。他们摒弃“捡到篮里就是菜”的做法,成立了由大学教授、行业专家、企业顶尖人才组成的专家工作室,把通过专家工作室的评审作为项目入园的前置条件。所有申请入园的项目须严格评审。凡环保标准有差距、达不到规定的投资强度与土地回报率的项目,均拒之门外。

  按这个标准,“德国工业园”共否决了申请入园项目80多个,意向投资额达130多亿元。仅今年,湘潭高新区接受洽谈的58个申请入园项目中,就有45个被否决。其中一外商想征地80亩新建一家年产值数亿元的企业,由于一年多时间里屡屡通不过专家评审,最终放弃投资。(据新华社长沙10月17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