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新移民呼唤城市新合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10:01 浙江在线

  长假后上班已一周,上班族的“长假后遗症”渐渐消退,可同事、朋友见面还是会问那两句:“去哪儿玩啦”、“回老家了吗”,似在回味。长假前,上海有媒体报道“国庆长假新上海人盼回家看看”,订票、买礼物、安排聚会,年轻的新上海人忙得不亦乐乎。有意思的是,当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中上演“双城记”甚至“多城记”的时候,一些人对“你是哪里人”这样的问题却很难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因为,他们工作、生活在北京、上海,却没有这些个城市的户口;或者有户口,家却在外地……

  城市新移民、“城际候鸟”,新上海人、新北京人等新称谓,如今频频出现在媒体上。其实,这倒不只是当代的特色。在近代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频率就不低,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不少人都先跟随父辈远走他乡,随即有了新的家乡。就说眼下的上海人吧,谁又敢说自己是正宗的上海人?很可能,他们的爷爷、奶奶就来自宁波、苏北呢。

  所不同的是,当代城市人口的流动,来源更广泛,层次更丰富。

  城市新移民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离乡离土的农民工兄弟。有报道说,目前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总数超过了城镇工人的总数。二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怀揣大城市梦想的“知识青年”。这个群体每年入校的人数达到400万以上。个体的故事和目标不尽相同,但城市发展带给移民群体生活的新希望是相似的。在现有的制度条件下,尽管大多数移民拿不到“第二故乡”的户口,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民,但他们无疑在城市之间、城乡之间架起了无数座沟通的桥梁,甚至直接带动了交通、通信等行业的增长和招商引资数额的上升。这是新移民的又一大贡献。

  既然移民群体日益庞大,作为管理者和服务者的城市职能部门,就该多想想这一群体最需要什么,比如可选择的工作机会、低成本的吃住行、平等的福利保障等等,而这些都需要“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更多的沟通,更多的合作。

  前不久,长三角网上人才市场建设启动,由长三角15个城市人才中心共同参与,求职者在某领域的一张证就可通行苏浙沪,一个没有城际分割、全天候的网络平台将给“城际候鸟”们提供更多的信息,创造更多的机会。

  类似的合作领域还有很多,比如从买票回家,到医疗、养老、教育等等。进一步说,跟随新移民的父母、子女生病了怎么办?养老、医疗、教育问题是否能与户籍地联动?两地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惟此,新移民才不会成为管理和服务的盲点。

  城市里五湖四海的人们已经融在一起,城市之间,也到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的时候。

  《华东新闻》 ( 2006-10-18第03版)


作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