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十一”黄金周能产多少黄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12:00 光明网
张山

  一年一度的“十一”黄金周刚刚过去,在过去的七天中,来自中国交通部的消息中国公路、水路运送旅客达三点三六亿人次;商务部监测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7天,全国市场供应充足,需求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5%。

  “十一”黄金周带来的巨大效益是可想而知的,旅游、消费、交通等收入可以说是给国家的财政定了很大的一把。但是纵观十一,黄金周带来的其他问题也有很多,例如:环

境卫生、交通安全、旅游状况等等。对于黄金周是否该不该存在的问题,很多专家、朋友都讨论过。在我个人看来,黄金周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首先,“黄金周”造成的极度拥挤现象。无论是景区、交通还是城市管理,都给当地带来很大不便。这样,就给旅游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使人感到扫兴与烦闷,令人心有余悸。

  其次,“十一”黄金周使得社会消费过于集中,这对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过于集中消费,使得社会整体出现了一种需求方面的波动,比如从旅游业来看,整个的经济活动,无论是供给、需求,都出现一种应急状态,而“黄金周”过后又趋于平缓。所以,从一年或者较长的时间来看,其实并没有刺激消费需求,总量也没有发生非常突出的变化。

  旅游势必提到交通,多数人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外出,造成交通供不应求,部分旅游景点拥挤,使得服务质量下降、消费品价格上涨,负面影响很明显。节假日适当的价格浮动还是可以让老百姓承受的,但是价格调整过高的话,就有问题了。春节、国庆等也同样遇到类似的问题。民航铁路部门作为国营企业,却在暗中作笑,很显然他们是从中得益的。

  由于全国旅游者都集中在这个假期出游,本来一些冷门的旅游景点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历史遗留古迹,会造成一些人为破坏。尤其是一些管理欠妥的单位,无法适应这嘭井似地旅游高峰,最终导致这样那样的麻烦。

  一边是蜂拥出行的人潮,另一边是民众对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旅游交通苦不堪言的无奈、厌恶,甚至是恐惧。在实行了几年以后,以全国统一集中休假为特点的黄金周,正日益显露其弊端和疲态。黄金周期间旅游资源紧张、门票价格飙涨,甚至交通安全事故上升,已让群众假日轻松不起来。

  再次,黄金周贵族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按照旅游的条件,应该有钱有闲有便利,这当然只能是富人享乐玩弄的天地,那么占中国三分之二的农民就在黄金周很少有出行的机会,大部分还在家忙着秋收和播种。到底是谁的黄金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正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

  据9月28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中国的十一黄金周,原题:《国庆节,中国人在度假》,作者马克·西蒙斯。青木总结为:游人多、花钱多、活动多,科学度假少。

  黄金周的出现源于1999年,国务院经修订后颁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办法》决定,从这一年的“十一”国庆开始,全国实行春节、五一、十一三个法定假期与前后双休日“搭桥”,形成三个完整的周假期。从此,黄金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休闲方式,也造就了“假日经济”。当时出台如此举措的背景,是中国经济面临连续几年的通货紧缩,消费萎靡。

  专家指出,“黄金周”期间,除了最上层的中枢包括国防、外交及最底层的饮食购物旅游外,社会运作基本停顿。专家认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可以三次在整整一周的时间里,停顿日常社会运作,真是不可思议。

  曾看过一篇报道,如是说:从总体上看,大部分人还是希望继续黄金周的。曾经进行过一次调查,64%的被调查者认为黄金周制度利大于弊。政府部门也这么认为。好处是这一长假制度的实施,使公民休息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和有效运用,也符合社会管理的客观规律。黄金周为群众外出旅游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随着黄金周组织协调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交通拥堵、景区秩序混乱等方面的问题已趋于缓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