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如导致泛蓝选输 宋楚瑜将背负骂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14:00 中国台湾网

  台湾《中时电子报》发表文章说,在“加油”、“冻蒜”的呼喊声中,亲民党主席宋楚瑜17日以无党籍身份宣布参选台北市长!

  宋楚瑜的决定,传闻已久,事前的操作也具体明显,今天的宣布不太令人意外,意外的是,宋楚瑜选择以所谓“超党派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选,强调要摆脱蓝绿。

  宋楚瑜能否胜选?其实不是问题所在,受注意的反而是这些问题:

  --宋楚瑜究竟看到了什么机会?

  --宋楚瑜不是施明德,如何摆脱蓝绿?

  --宋楚瑜还具有多少裂解泛蓝的政治能量?

  很显然地,宋楚瑜是想避开这个复杂又难解的问题,但客观形势不会随个人主观想法而改变。政治是现实的,如果泛蓝在北市长这场被视为“稳赢”的局,硬是因宋的参选而玩成输局,则宋楚瑜跳进台湾海峡,也无法洗刷“搅局”的骂名,届时,恐怕真的是宋楚瑜“政治生命的最后一战、最后一站”。

  施明德发动的“百万人反贪倒扁运动”,成功地凝聚了人气,也彰显了台湾确实有能力跨越蓝绿颜色政治的藩篱,但宋楚瑜不是施明德,不是陪同静坐,就能顺势接受人气,而红衫军对马英九的不耐,也没有必然会转移至对宋楚瑜的支持,虽是“绿头蓝身”,但层次、格局、对象不同,自是一码归一码。

  包括台北市民在内的所有台湾选民,对宋楚瑜并不陌生,宋楚瑜还是宋楚瑜,他的能力、格局、气度,甚至狗屁倒灶的诸般情事,很多人都如数家珍,甚至已形成根深柢固的印记,在这种情况下,宋楚瑜究竟看出了什么胜选的契机?

  也许宋楚瑜今天透过发表新书《宁为刘铭传—宋楚瑜的仆人领导学》所阐释的三点理由,可看出一些端倪:

  一,“宋楚瑜在台北就学,从小学念到大学,工作居住超过50年,台北市的乡亲对我的栽培和造就,宋楚瑜对台北的情感,宋楚瑜应该要对台北市的乡亲表达敬意,我应该有所回报;”

  二,“从今年年初开始,楚瑜走遍台北市449个里,发现台北市还有许多贫富差距,许多地区发展不均衡,尤其是50多年来瓶颈的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有能力有魄力有经验,能够真心诚意,能够为台北市开创新局,为台北市处理非常之事;”

  三,“台湾真正的乱源,…就是所谓的蓝绿对决!蓝绿对决是强调颜色,而不强调是非,(蓝绿对决)是意识形态,而不是找出具体可行的办法。各位,台湾跟台北市不是‘蓝绿’的问题,而是‘能力’的问题。”

  宋楚瑜强调他要从台北市出发,要从蓝、绿困局中突围;问题是,宋的这三大参选理由,都是泛泛之论,甚至也谈不上愿景。

  首先,符合“从小学念到大学,工作居住超过50年”的台北市民不知凡几,这样的“情感”,只是基本要件,不能作为参选理由;其次,有关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成长的曲线,即使在先进地区的城市,也始终存在“贫富差距、发展不均”的问题,“有能力有魄力有经验”自不待言,“真心诚意”更是理所当然,至于“处理非常之事”,可遇不可求,在一个制度上轨道的城市,大可不必,更应避免;再则,所谓“蓝绿对决”的乱源说,恐怕不少人认为宋楚瑜也有一份,而解决“蓝绿对决”,恐怕也不是“能力”问题,更多的反而是政治人物的诚信、开放的心胸,以及恢弘的气度。

  也许是受“反贪倒扁”运动的启示,宋楚瑜说,他不会成立竞选总部,也不会制作选举背心,更不会有大型的造势活动,问题是,宋楚瑜不是施明德,也非李敖之流,摒弃所有传统的选举元件,宋楚瑜的动作不免让人怀疑他参选的真实性,如果只是志在参加,那参选台北市长后面的政治算计又是什么?所有这些问号,到投票日那天为止,都会像罩顶的乌云,缠绕着宋楚瑜。

  宋楚瑜算不算在走险棋?当弃保效应出现时,如何面对?如果不走这条路,宋楚瑜还有别的路可供选择吗?宋楚瑜从参选“总统”的“天道酬勤”,一路走到今天参选市长的“政治生命的最后一战、最后一站”,宋楚瑜几乎把政治能量发挥到极致了,在选举战场上,宋楚瑜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了,除了省长一役打得漂亮外,接续的各种战役,几乎都是伤痕累累,“总统”大位更是擦身而过。

  宋楚瑜有怨怼不满的理由,他与国民党的恩怨情仇,更是“罄竹难书”,问题是,“蓝”就是他的宿命,甚至深蓝就是他的颜色,为了这场所谓“政治生命的最后一战”,宋楚瑜指控蓝绿对立的乱源,要脱掉“蓝”的外衣,浑身政治细胞的宋楚瑜,怎么会这么天真?

  宋楚瑜说,“当选后会把一天当两天用、4年任满后不参选连任”;其实,类似这种政治性的誓语,台湾的选民听多了,也烦腻了,不说还好,话一出口,只怕反而惹得选民反感,如果一任是市长的品质保证,干脆修改“选罢法”,所有首长任期均改为一任,岂不省事?

  在宋楚瑜加入后,台北市长的选情,成了泛蓝三强相争、泛绿准备坐收渔利的局面,蓝绿是否出现板块位移,有待观察。

  (编辑:方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