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申城今年“夏秋过渡期”已超过30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14:30 新民晚报

  本报讯(记者董纯蕾)夏不去,秋不至,花了30天尚未完成“交接班”。上海今年的夏天已经“拖拉”了近5个月,眼下却依旧没有强冷空气能够带来秋的气息。本市明后天时阴时雨,气温小幅下滑,但入秋的机会恐怕依然渺茫。气象专家提醒市民:主动适应目前的异常天气,尤其当心日夜温差、少雨干燥等问题。

  小心秋天“突袭”

  自从今年5月20日入夏以来,热辣的感觉挥之不去。据统计,今年6-8月,本市月平均气温高达28.7℃,为1873年有气象记载以来的最高纪录,比百年平均值26℃高2.7℃。上月初,曾有两股强冷空气来势汹汹,令申城差一点就迈入了气象意义上的秋季门槛(连续5天平均温度低于22℃)。谁知,秋意从此却一去不复返了。

  申城近30年的入秋平均日期是在9月26日,近10年来多在10月上旬入秋。俗话说“一阵秋雨一阵寒”,照常理,气温该在冷空气接二连三的努力下节节下降。可是今年10月已过半,气温仍屡屡突破28℃。最高温度像夏天,日夜温差似秋天。气象专家提醒,近期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万一北方冷空气将两三场秋雨的降温任务一次性给完成了,无疑对人体抵抗力是场考验。

  秋燥准时“开演”

  入夏以来,雨水也对申城不太感兴趣。今年6-8月的累计雨量也仅为369.8毫米,较30年同期平均值506.1毫米偏少近三成;尤其是8月,累计降雨量仅为27.8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少136.6毫米。

  虽然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尚未到来,但秋燥的天气已准时“开演”。空气干燥,早晚凉爽,中午艳阳高照时湿度特别低,秋季的某些特征已开始显现,皮肤和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

  晚秋无关“冬事”

  气象资料显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本市最晚的入秋记录是1994年的10月17日。进入新世纪以来,夏“涨”秋“缩”,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但像今年这般已近5个月的长夏和迟迟不见端倪的晚秋,却是创纪录的。就连夏去秋来的漫长过渡时期,也是申城气象史上罕见的:常年只需20天左右,今年已经超过30天。

  不过,一段时期的异常天气与下一阶段的天气并无必然联系。“大热之后必有大寒”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依据夏秋的天气预测,也无法得出今年冬天又是冬天的结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