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温情激励或能促行业自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14:52 南方新闻网

  话题

  编者按

  本来口腹之欲素难和行政法规挨上边,可国人在饮食文化上是实在源远流长,尤其是以“什么都敢吃”著称的老广,现在遇到了是否要管住自己嘴巴的问题。

  就以吃蛇来说,无须考证也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蛇被列为野生保护动物却是最近几年的事。法律的威严在于令行禁止、能在社会生活中被不折不扣地执行,没有对法的敬畏就没有秩序和规范。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虽然有法律法规,但成千上万的蛇还是进了大大小小的餐馆,进了食客们的肠胃,执法面临现实的难题。是强行维护法的威严,由此可能遇到强烈的抵制,还是遵循现实,通过推动新饮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更改原有的饮食观,并辅以必要的协调和谈判,不求毕其功于一役,或许后者更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本报选取两个不同角度的稿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事情一开始就是一个尴尬的局面。一边是两广人民爱吃蛇的传统习惯,一边却是“吃蛇违法”的严厉法令。不过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珠海市经营销售贩运蛇的业主有多少,经营吃蛇的饭店有多少,没有部门说得清。也就是说,就算“执法”,行政人员心里也没有一个进展和尺度。

  在没有禁令之前。吃蛇其实是广东人一项自由的权利。据史料记载,岭南粤地民盛食蛇之风,唐朝韩愈被贬潮州曾在回忆录中做了详细记述。如果哪间饭馆没有这道菜,你可以愤怒,然而现在他们无一不小心翼翼,躲避行政部门的视线、记者的镜头。就这是法令带来的后果。一项个人权益变成非法之举,换了谁也有些难以理解或不能接受。所以,强硬执法是很难行得通的,否则会引来各种或明或暗的抵制。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看,市场需求旺盛,蛇馆进蛇兴奋。这是最起码的供求原理。禁令有了,但人们的吃蛇习惯却不可能突然停止。相反,禁令使买卖蛇成为一种“非法行为”,于是地下买卖行为将盛行,一条蛇的价格可能不是几十元、一二百元那么简单了,而可能像春运期间黄牛党炒车票一样炒成了天价。这显然是行政部门不愿看到的情形。

  “禁蛇”要从蛇源入手,从蛇馆入手。而第一步,绝不能像古代“抄家”一样,一旦发现仍然私卖蛇餐,或顶风做事,就严惩不殆。相反,行政风格应当以温情为主。所谓温情,就是以劝说、指导、教育等手段为主,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给蛇馆一份补贴费、一个过渡期。所谓补贴,一方面是出于“禁蛇”后人家生意受损失的必要补贴;另一个作用,则是让蛇馆配合有关行政部门,上报本馆的进蛇与消费情况——不要小看这些微观的信息,它可能为行政部门的禁蛇总纲提供许多极有价值的线索与指导。

  有人可能觉得这只是个乌托邦式的梦想。晚禁不如早禁,与其拖泥带水地搞补贴什么的,不如当机立断,一扫而光吃蛇风,省得夜长梦多。但是不要忘了,因为现在信息是不对称的,有效的信息源不在政府手中,而是在那些商贩手中、蛇馆手中,“斩立决”不一定真正起到作用,反而给行政部门切断了下一步治理的后路。

  温情不是一味地迁就。那种“拿了补贴还当爷”的蛇馆,有必要尝一尝法律的颜色。当然这中间还涉及到一个补贴额度的标准问题,怎么补、补多少,得首先思量出个眉目来。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一些大的蛇贩可能会拉拢行政部门,以求手下留情。对于这种权力寻租行为,任何人可以举报,当然,举报有奖——就何尝不是一种更为宽泛的温情激励型治理措施。

  东方愚(作者为资深经济评论员)

  向本版投稿视为同时向奥一网投稿

  《每周评论》向社会各界征稿,读者可对本地新近发生的时事、社会新闻发表评论,文章长短不限,但务求观点新颖独特,具建设性和前瞻性。欢迎赐稿,一经采用,即奉稿酬。稿件请发到nfdsbcomment@yahoo.com.cn或传真到020-87366376。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