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警惕中国高校的“大跃进”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18:00 光明网
代福华

  前段时间,人们对北京大学“大引人运动”的质疑之声才刚刚平息,现在网上又曝高校建豪华大门问题。

  据曝,山东聊城大学校门造价高达8000万元、南昌大学校门2000—3000万元、合肥工业大学校门500万元、浙江城市学院北大门800万元、西安文理学院校门据说888万元。尽管各高校纷纷对所曝“天价”予以否认,但却承认“校门真正造价是300万元”、“校门造价

是180万元”或“校门和门前广场造价总共120万元”等。即便真如各校方所言,也是动辄上百万元。

  且不论二者所说真假。近年来高校争相建设豪华校区却是不容争议的事实。一个校区比一个校区大,一个校区比一个校区漂亮,一个学校比一个学校扩招规模大。随便一个学校都在不惜血本引进人才;随便一个学校都在建设多科性综合大学;随便一个学校都在搞“合并”,建设中国的高校航母;随便一个学校都在为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

  好一派“欣欣向荣地发展景象”,以至有人欣喜地惊呼,中国大学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黄金期”。

  然而,在笔者看来,中国高校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大跃进式”的。我们必须警惕中国高校的“大跃进”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高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高校的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观,高等教育入学率大幅度提高。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愿意喜看中国高校跨跃式发展。

  然而,中国高校在取得一些可喜的进步的同时,在发展思路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如前文所述,在建设高质量大学乃至世界一流大学的“政策指挥棒”指引下,不少高校急于求成。而学校的学术水平、人文精神等则是无形且不可一蹴而就的;但与之相反,校区建设、学校规模、论文数量、院士(或名人)数量等与高质量大学并没有必然联系的因素,则是有形的,是可以给人以直观感受的,而且也是只要肯花功夫、肯花钱就可完成的。因此,许多高校争相建设大规模校区、建设豪华楼房、不计代价不问实际了地引进院士(或名人)。

  在高校大发展的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是否有所提高呢?中国高校离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是否更近了呢?社会各界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诟病已无须提及,诸如现在的博士相当于以前的硕士,硕士相当于本科,而本科则相当于专科的说法流行于社会,不少研究生一年内甚至见不到导师一面,有的院士(名人)同时是几个学校的教授、拿着几个学校的工资却很少上班等现象已是见怪不怪之事。近年来,可以说中国几乎成为论文的制造工厂,然而,据国外专家评论,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却十分鲜见,发论文交版面费已是公开的秘密,甚至出现为赚版面费而办学术刊物的“中国特色现象”。

  大学者,乃指大师,而非大楼耶。校区建设得再豪华,学校规模再大,也并不能与高质量的大学划等号,相反,往往会象现在的国有企业,越大,摊子越烂!而“大师”也不是指在外面千方百计挖过来一两个专家,甚至聘几个“挂名”教授(不少大学聘请专家、学者,工资照发,却少见专家、学者上班的现象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了);而应该是能够融入,能够形成一所学校特有的集体认同感,能够形成一个特定的有文化内聚力的高校专家集体。

  近年来,高校“大跃进”已经曝露出诸多问题。学生素质下降、学术风气浮躁等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而且,更为低级的问题也已经出现。据四川省银监会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去年8月末,该省4家国有商业银行对省内高等院校发放的各项贷款总额达52亿元,其中基建贷款36.7亿元。另外,湖南省25所高校目前有中长期贷款近百亿元,校均负债高达近4亿元。而河南一所大学,五年来基建投资11个亿,其中贷款9个多亿。更有甚者,有的高校竟然动员教师集资。有专家不无担忧地说,盲目扩张与贪大攀比,将造成很多高校负债累累,也许有一天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大学也要“破产”了。

  五十年代的那场“大跃进”给我们我教训太沉痛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了这场大“瘟疫”。今天,它又以其他形式在社会上蔓延。现今的高校盲目建设即是其中的典型。

  重温历史,吸取教训,让我们警惕今天高校的“大跃进”现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